第40章碾压式的战斗(第3/3页)

作品:《大唐:爆兵太上皇

因为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李渊将其分布为自己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p>

倭国岛东临北美洲,南邻大洋洲,这些地方距离极度遥远,想要进行征讨,恐怕不是什么容易的事。</p>

但若是将倭国作为中转站,以及屯兵要塞的话,那么以后就可以辐射北美洲和大洋洲这两个大洲,到时候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士兵输出。</p>

所以李渊的计划是,将整个倭国打造成一个兵库和粮库。</p>

等拿下倭国以后,现有的城池人口全部轰出去,按照和突厥、高句丽、百济等国家的百姓方式,五百人一村落,十里一村落的规模去开垦荒地,种地伐木。</p>

而城池,则全部拿来屯兵屯粮屯军火。</p>

到时候李渊有多的士兵,就全部输送到岛国。</p>

直到达到倭国岛容纳的上限,就可以征战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的国家和区域了。</p>

不过距离那个时候,恐怕还很远,因为想要达到倭国岛士兵容纳上限的话,至少也得是几千万兵力才行。</p>

所以西都城,只是一个开端。</p>

进城大肆掠夺了一番,随后就将城内几十万百姓全部都赶出了城外。</p>

他们除了基础生活需要的用品以外,什么都不准带。</p>

这几十万百姓,由李渊多余的七十万普通民兵负责看守,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将他们分散了出去。</p>

李渊特意计算过,只有按照五百人一村落,十里一村落的规模,这样可开垦的荒地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亩产量。</p>

所以从突厥到高句丽到百济,再到如今的倭国,都是按照同样的模式。</p>

分出了七十万大军后,李渊的军队数量立刻只剩下了一百三十万左右。</p>

士兵数量的减少,对于接下来的征战很不利,所以李渊立刻又爆了近三百万的士兵。</p>

这三百万全部都是普通民兵,虽然普通民兵很便宜,可仍旧几乎花掉了李渊一半多的钱,幸亏掠夺了西都城补充了一些,否则李渊会非常的肉疼。</p>

而这三百万士兵,留下了五十万在西都城内进行驻守,将来负责西都城的屯兵工作。</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