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钟会(第2/3页)
作品:《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司马昭认为事情已经施行,不便更改。诸葛诞接到诏命后,果然反叛。
同年六月,司马昭亲率大军讨伐诸葛诞,钟会随军跟从。
吴国大将全琮率儿子全怿等人领兵来援救诸葛诞。全琮的孙子全辉、全仪留在吴国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因和家里人争吵,两兄弟率领私兵数十家渡江投降司马昭。
钟会向司马昭献计,秘密替全辉、全仪写一封信,派遣他们的亲信混入寿春城中,将信送给全怿等人,
假意声称吴国朝廷对全怿等人没能救出诸葛诞很不满,准备将参战将领的家属全部处死。
全怿等人信以为真,非常害怕,于是带领下属开城投降。
次年二月,魏军攻破寿春,诸葛诞兵败被杀,钟会出谋最多,因此更加得到司马昭的看重,时人更是将他比作张良。
大军班师回朝,钟会被提拔为太仆,坚决辞让;朝廷又将他晋爵为陈侯,钟会也一再辞让。
不久,钟会升任司隶校尉,参与官员的考核任用,决定他们的官职爵位的任用与剥夺。
钟会听说嵇康有名声,于是前往拜访,嵇康对他无礼,钟会因此怀恨。
钟会又向司马昭进谗言,声称嵇康曾打算协助毌丘俭谋反,且言行放浪,伤风败俗;司马昭于是诛杀嵇康等人。
蜀将姜维屡次袭扰魏国西部边境,司马昭认为蜀国土地狭小,百姓疲惫,物力和人力都将要枯竭,打算大举出兵伐蜀。
朝臣反对,只有钟会认为蜀国可以攻取,于是预先与司马昭共同研究地形,分析局势。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冬天,朝廷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统率关中各路军队。
司马昭命令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扬州等地建造战船,又命令唐咨建造航海用的大船,对外宣称打算伐吴,使得蜀国放松戒备。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二月,朝廷下诏举兵伐蜀,派遣征西将军邓艾与雍州刺史诸葛绪各自率领三万人兵分两路,
邓艾向甘松、沓中(今甘肃舟曲县西北)等地进军以牵制姜维的军队主力,诸葛绪向武街、桥头等地进军以截断姜维的退路。
钟会则统率十万主力军队,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
同年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钟会先派牙门将许仪在前方修路,自己率大军在后跟进,大军过桥时桥板断裂,马蹄陷了下去,钟会立即将许仪斩首。
许仪是许褚的儿子,许褚曾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钟会也不加原谅。各路军队听到消息,无不震恐。
蜀国听说魏军到来,命令各个防守营垒的军队不得出战,全部退到汉城、乐城固守。
魏兴郡太守刘钦从子午谷进兵,各路军队齐头并进,穿过秦岭进入汉中。
蜀国监军王含扼守乐城,护军蒋斌扼守汉城,各领兵五千。
钟会派护军荀恺率兵一万围攻汉城,前将军李辅率兵一万去围攻乐城;
“自己则率领大军向前推进,抵达阳安口,钟会还派人去祭扫诸葛亮的坟墓。”
“钟会派护军胡烈等人作为前锋,攻破关城,获得粮草辎重无数。”
“姜维率军从沓中撤退,抵达阴平,集合士卒打算前赶往关城扼守;”
“姜维还未到达,就听说关城失守,于是退守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人会合后固守剑阁,以抵御钟会。”
“钟会进兵剑阁,又发布文告《移蜀将吏士民檄》,公开劝说蜀国将士、官吏及百姓投降。”
“同年十月,邓艾率军追赶姜维抵达阴平,挑选精锐士兵,打算从阴平小路绕过剑阁,抵达绵竹,直奔成都。”
“邓艾与诸葛绪共同行军,诸葛绪认为自己本来受命拦截姜维,向西进军并非朝廷的诏命,于是与邓艾分离转而进军白水,与钟会的军队汇合。”
“钟会派遣将军田章等人率军从剑阁的西面直奔江油(今四川平武县南坝镇),先后攻破蜀国的三支伏兵。”
“邓艾率部偷渡阴平,这时也抵达江油,邓艾命令田章充当前锋,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