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上(第1/3页)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郑朗的妈妈多,舅舅更多,仅是大娘家就是三个舅舅。</p>
大舅听完了大妹话后,沉思了一下,说道:“嗯,能改过来就好。”</p>
他可不相信是郑朗查出来的账,认为有可能是郑州城中那一个高人帮了忙,毕竟妹夫以前还有一些人脉存在。不过郑朗此次表现得很得体,特别是处理时,围三阙一,很理智的做法。</p>
只是未必是郑朗想出来的。</p>
大娘将半个桃符放下来,道:“大哥,是朗儿写的,说你一定会喜欢。”</p>
“哦,让我看看,”眼睛盯在上面看,怀疑的问:“这个字是朗儿写的?”</p>
“是啊,大哥。”</p>
“朗儿能写出这个字?”</p>
米体勉强能写出两份的味道,离大家行列十分遥远,但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写出这个字,十分不易。可惜他学问还浅了些,若是晏殊在此,就能发觉这种书体的新意,才是最可贵的。</p>
只是感觉很好,又道:“你亲眼看到是他写的?”</p>
“是啊,这几个月,他就在看书练字。”</p>
“看来他真改正了。”很不错的,只比自己差那一点,然后又看联句,这小子啥意思,想反过来考我了?写得马马虎虎,不算是好对句,只有一个回字用得可以,用归字太俗,用了回字,正好将燕子似来未来的时间写了出来,颇有韵味。</p>
就凭这对句,想难倒我?</p>
喝道:“拿桃符过来。”</p>
仆役拿来差不多大小的桃符,大舅很有自信的泼墨写了一行大字:清池惜翠叶,数团花红将似来。</p>
看看,还是我的好啊,最后一个来字,而不是开字,不但掐中了时间,还将花从苞放到盛开那种动态也写了出来。可再一看,不对啊,就是不对。什么绝联的,到了明朝后,才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唐宋,考究的人不是很多。然而那个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偏旁放在哪里,多扎人眼了。</p>
终于看了出来,喝道:“将我写的桃符拿下去?”</p>
唬一下大妹还可以的,但往外一挂,岂不让人笑掉大牙?</p>
“大哥,怎么啦?”</p>
“这小子贼坏。”想了一会儿,搜肠刮肚,没想出答案,五行偏旁的字很多,可不能强镶上去,要能组合成一句话,还要符合春词的气息,并且要对上上句。上哪儿找去?</p>
“以前他是不好,可现在变得很乖。”</p>
“你别说话,让我再想一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