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太子绞肉机一(第3/3页)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但在诸位大臣当中,郑朗是他最喜爱的臣子。</p>

不但是两人从少年时代就产生的一种小小的基情,还有,赵祯将郑朗视为他一手提拨的亲信大臣,心腹大臣。</p>

朝堂争来争去,其实赵祉最放心的臣子是郑朗,但为了保护,这种感情没有流露。</p>

别看杨偕在闹,也不是他一人在闹,以前也有一些大臣反对过郑朗一些举措,皆让赵祯挡了下去。郑朗也没有让他失望,虽做了一些有争议的事,多产生良好的效果,又十分注意一个度。因此,赵祯不会因为变相的庇护郑朗,导致自己在臣子面前下不了台。</p>

唯独的缺陷,郑朗的岁数成了他的制约。</p>

郑朗说可能,郑重地分析捉来西夏太子产生的后果,大约八九不离十了。</p>

但……就这样放走?</p>

最好将他关在囚车里,从陕西游行到京城,以泄自己的愤怒!</p>

赵祯真的很生气。</p>

并没有张亢想的那么不堪,比如设置四路什么经略安抚征讨使,加上前面一大堆名号,这个权利已不亚于唐朝的节度使,权利大到什么地步,若是郑朗将葛怀敏的明显罪证抓住,即便将葛怀敏在泾原斩杀,都不算逾制。</p>

当然,这是一种理论,若郑朗真这样做了,会有很多麻烦的,但一门心思让朝廷将葛怀敏调走,难度却不高。</p>

再比如他前段时间怒愤之下,下的那份诏书,不管什么人,只要有边功,那怕是武将,可以门前立戟,自封家庙,也是变相的提高武将权利荣誉。</p>

这都是与祖宗法制相违背的举措。</p>

后来还让狄青担任枢密使,不过因为祖宗法制,已经绞成一张文人的天网,最终连赵祯也败在这个法制下面。</p>

然后又看。</p>

折继闵是知道的,王凯也是知道的,为什么不写高继宣。</p>

郑朗想过,但高继宣因为岁数高,麟州城外一战吃了一些苦头,进入麟州后一直身体不大好,后于府麟路围解,受命筑宁远砦后,不久病逝。</p>

虽是名将,可是折腾不起。</p>

杨文广与王信赵祯也知道,王信延州一战,十分让人扬眉吐气。杨文广虽未立下大功,也屡次立下一些小功劳。</p>

张亢赵祯也是知道的,几个月前还对此人批评过。也知道他到了府州,但不知道张亢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来到府州的。至于张亢的神奇,如今没有展现,所以赵祯同样纳闷,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将领么?</p>

还有呢,张岊与王吉是什么人?</p>

赵祯十分茫然。</p>

汉武帝对卫青说,郭解能出自你嘴中,不是豪强也是豪强。</p>

这是郑朗的奏折,能出现在郑朗奏折上,郑重讨要的将领,会是差的吗?</p>

为什么自己不知道。</p>

府麟路功绩确实被各个士大夫或多或少隐杀。</p>

后来赵祯也知道一些,不过赵祯的考虑郑朗不知道。</p>

不管怎么说,府麟路立功的主体是折家军,是羌人,而正统的大臣在西北相比之下黯然失色。</p>

如果一昧宣传府麟路的战功,未必有利于朝堂的安定。</p>

这是君王的平衡之术。</p>

然后这次大捷又经过各方面的瞒杀,差一点被历史疏忽。有人想翻找出来,只能从继继续续的史书慢慢寻找真相。</p>

但现在不知,于是各位宰相进来,赵祯第一句便问:“张岊与王吉是谁?”</p>

晏殊答道:“张岊是府州的一名指挥使,王吉似乎一名小兵,陛下,为什么要问他们?”</p>

“你们看看,”赵祯将郑朗奏折递到诸位宰相手中。</p>

全部差不多,象喝了鸡血一样,在打摆子。</p>

郑朗前面奏折是用普通奏函向京城递送的,也就是那个君子,君王是子也还没有送到京城。</p>

这份奏折没有到京城,这些人便无法知道郑朗这一战的来龙去脉,一个个茫然,怎么打起来,没有一人听到半点风声?</p>

然后全部苦笑,果然还是原来的郑行知,先斩后奏!</p>

赵祯问道:“诸卿,你们怎么看?”</p>

奏折上两条选择,要么依郑朗之策,最终将这个太子送回去。</p>

不用说,为了得到这个太子,会死很多人。</p>

要么准备血拼。</p>

这些大佬们也不是**,若真的将元昊这个儿子往京城押,为了面子与在国内的威信,元昊不是发疯,而是狂化。</p>

郑朗说的契丹,也让大臣有顾忌。</p>

尽管郑朗再三说契丹与西夏人不可能同穿一条裤子。然而一旦这两个国家决定同穿一条裤子,想到这里,这些文臣们全部打冷起冷颤。</p>

郑朗已经给了他们选择,可是谁好意思说出来?</p>

赵祯在诸人脸上巡来巡去,最后章得象硬着头皮说道:“还是等确切消息传来吧。”</p>

吕夷简也默契地说:“臣也同意章相公之言。”</p>

“散吧。”赵祯无奈地说。</p>

但这一夜,知道内情的数位大佬与赵祯几乎都没有睡着觉。</p>

第二天正好是早朝,消息没有来,几位大佬也不敢商议,可是神情很古怪,不停地瞅着殿外。</p>

还有其他大臣进奏,可是赵祯同样心不在焉。</p>

下面一群大臣一个个傻眼睛,这在做什么?</p>

进奏的臣子草草奏完,依照往日,要散朝了,赵祯却没有宣布。</p>

富弼说道:“陛下,请宣布散朝。”</p>

你有话请说,有屁请放,俺们还有公务在身呢,傻站在这里做什么?</p>

章得象叹了一口气,说道:“再等等吧。”</p>

等西北消息,这么大事情,几个宰相不敢做主,弄不好就会背骂名。</p>

赵祯回过魂来,说道:“殿宴吧。”</p>

让大臣到宫中赴宴,站在朝殿里不是事,一边宴席一边等。</p>

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欧阳修忍不住问前面的章得象:“章相公,究竟是什么事?”</p>

怎么全部象失了魂似的。</p>

“西夏太子。”</p>

“西夏太子怎么啦?”</p>

“西夏太子在天都山。”</p>

“又怎么啦?”</p>

章得象被他问得心烦,说道:“郑朗派人捉西夏太子去啦。”</p>

声音不大,但立时间桌席上传出一片片碎响,诸大臣手中的杯盏掉了好几个。</p>

没有一个大臣表现正常,甚至有的大臣差一点嘴出白沫。(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