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大戏·成下(第3/3页)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并且冲击太大,十几年间这么多新法一起上去,在一片温和的气氛里,形成什么样的冲击?</p>
因此,郑朗今天说了两件事,一便是青苗法,二是免役法。</p>
两人坐下来,郑朗说道:“安道兄,你我怕在西北时间呆得都不会长久了。”</p>
“为什么?”张方平迷茫地问道。</p>
“西北战役经过数年之久,国家财政不足,又有契丹之逼。如今西夏困窘,双方一拍即合……”</p>
张方平叹了一口气,盯着郑朗。恐怕发展到今天,郑朗最不高兴了。眼看陕西取得成果,却因为种种因素,不得不对西夏做退让,换自己也不会甘心。</p>
“安道兄,归根结底,是国家财政不足引起的,”郑朗呵呵一乐,这与他的学生王安石想法一样。王安石替国家敛财,多少惩了这次陕西用兵之戒。如果现在朝廷还有五千万贯财政积余,契丹又与西夏关系破裂,会不会向西夏重新开战?逼上七八年,不用战,西夏自己会解体。</p>
张方平摇头。</p>
不能说宋朝财政收入不多,那是瞎扯的,关健钱帛攒积不下来。</p>
但怎么做,张方平也感到茫然,他心中有些想法,是枝是叶,不能根治,不能根治就无法达到这一目标。</p>
“安道兄,我在江东与两浙有些心得,心中产生一个想法,想再开一监,名曰银行。”</p>
“银行?”</p>
郑朗做了解释。</p>
民间也有一些类似银行的商业形式,存钱贷款,兑换金银,贵重物品与固定资产的抵押借贷,异地取款。只是收费十分心黑,其中又以一部分被宋朝收留的犹太人经营最为出色。</p>
看到他们种种的敛财手段,郑朗有些汗颜,后人说天下人种,汉人是智商第二高的,第一高便是犹太人,恐怕与爱因斯坦无关系,正是看到他们的经商能力。</p>
也不健全,特别是高利贷,即便得利的士大夫与豪强本身,有的虽经营,多耻之。</p>
别要相信青苗法,既然敛财,下面官吏怎么可能将贷款发放到那些还不起的百姓手中?</p>
因此银行主要职责明确为敛财,便民只是辅。</p>
经营方式还是通过出卖契股形式,官府与私人联手经营。不能官府一手主办,又不知道变成什么,一旦全国实施,需要大量的官吏,加重了冗官。也不能让私人经营,会变得很黑心。</p>
官私合营,依然会有弊端,现在郑朗没有看到。</p>
即便看到,做到的仅是矫正,任何事物不可能没有负面作用,避免不了。</p>
豪强加入,会带来充足资金,换取一部豪强的支持,没有这些精英集团的支持,任何变法都会象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最终会失败。甚至在开始之初便为朝廷敛得一些钱帛。</p>
盈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异地取款,宋朝一些钱坊有了这种经营形式,收费太高。若压在百取其二三上,会有许多商人因为流动资金的需要,进行兑换。钱帛的押送会产生浪费,但只要赚取其中百分之一的纯收入,也会很可观。关健它给了商人便利。看看古代小说,有多少小说写了商人带着财产露白,半路被害的内容。若有了此举,商人财产便不会露白,安全也有了保障。</p>
二是发放贷款。存款不收费用,也不会给利息。以固定资产,如田契、房产、贵重物品抵押,申请贷款。利息分成三种,救急之需,比如父母重病,需要医药费,有功将士与大臣的后裔,等等,年息最轻,为十取一。农民青苗不接时的贷款,农业是国家根本所在,十取一成五。至于无地无宅的百姓,那是无辄了。变相的鼓励百姓保留田地,不要苟且地将田地带入大户人家,逃避国家税务。再说想救,也救不了。一旦放开贷款,无论怎么经营,也会产生坏账呆账,甚至根本就没有贷到百姓手中,让官吏借用名额私吞。第三种便是商业性的融资,年息十取二。</p>
“行知,钱柜主、当铺主与高利贷会反对啊。”</p>
“所以官私合营,让他们加入,救急之需,收取一些利息,即便夫子在世,也会提倡。若是为了敛财,趁机让百姓荡家破产,安道兄,你认为做得对吗?”</p>
“若是这样说,倒不错。”</p>
“难啊,高利贷商人让百姓荡家破产,士大夫也只是说说闲话,那与朝廷无关,一旦朝廷主动进入。全国那么大,总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士大夫认为官府与民争利,会有什么影响?”</p>
“不会,官府进入是救民于水火,就是有一些不好的事发生,总比高利贷商人鱼肉百姓后果好得多。”</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安道兄,你再想一想……”</p>
不说闲话,不弹劾才怪。为了权利之争,黑白颠倒,是官场上常有之事!</p>
“它的性质主要是替**敛财,其次是急人之需,便民,可如安道兄弟所说,虽鼓励豪强以契股进入,收益也会比他们原先那种敛财方式下降,心中有没有怨言?”</p>
“最难的还是货币。一旦成立,因为其便,其利,其贷利代廉,会有许多人利用此监,或存钱或贷款,或异地取款,需要多少铜币或相关的金银?”</p>
缺钱用啊,宋朝只好与唐朝一样,想方设法将铜币往京城集中。然而商业是流通的,迅速又涌向全国,甚至契丹、西夏、吐蕃与倭国高丽,南洋各国。</p>
纸币罢了,大不了象美国那样,多发行美元,关健是金属。所以在海外开矿,但在海外,与当地土著人必然有争斗,只能选择一些大型矿藏开发。虽矿藏大,但现在技术的不发达,想要使金银铜满足宋朝的货币需要,要等多少年?没有这个充足的货币,兑换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太平州郑朗就想过银行,可没有敢说出来。</p>
忽然一名斥候从外面带进来,低声说道:“郑相公,前方刺探,说西夏将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先后斩杀。”</p>
“什么?”张方平大惊失色。</p>
作为宋朝大臣,那一个不想将这两人弄死,为什么元昊自断手臂?</p>
“是真是假?”张方平又问道。这时,他心情喜悦之下,似乎能感受杜甫写的那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