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各人心思下(第3/3页)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郑朗还是婉拒。</p>

后面的没有当场拒绝,但让郑朗迷惑不解,问下旨的太监:“朝廷何召臣如此之速。”</p>

“是吕相公向陛下进谏的。”</p>

“吕相公?”</p>

“是啊,包括让陛下除授你参知政事,都是吕相公的提议。”</p>

郑朗莫明其妙。</p>

沉思一下,说:“我暂时不能回京,这样吧,我写一封奏折进京,将情况禀报陛下,待到明年诸寨建好之后,陛下诏我进京,或者诏我去地方供职,臣不敢拒绝。”</p>

不能走,这些事务委托给其他任何一个人,郑朗都不放心。</p>

北方那一步棋也没有下完。</p>

要走,最少到明年三月份才能离开西北。</p>

拿起笔,写了一份奏折,让太监带回京城,顺便说了葛怀敏的情况,朝廷也在纳闷,难道葛怀敏蠢到这种地步?郑朗没有说坏话,也没有说好话,很公正的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p>

肯定葛怀敏没有怯战的想法,但也肯定了葛怀敏才能低下,不能领兵作战,陛下,你还是早一点将曹彬那件盔甲收回去,边关诸将有资格穿戴它的人很多,狄青、张亢等人都可以,唯独葛怀敏没有这资格。</p>

看着钦差离开,四儿高兴地跳起来,说道:“官人,你就是参知政事哪。”</p>

“四儿,你高兴太早了,”崔娴在边上说道。</p>

“大娘子,为什么?”</p>

“你有没有想过韩琦为何返回秦州时,在我家中留宿?城中有驿站,有客栈,城外有军营,论关系他与尹洙走得比我家官人更亲近。是为何?”</p>

“他看重我家官人。”</p>

“四儿,是啊,他是看中了我家官人。”</p>

两个看中意思可是不同的,四儿听得有些糊涂。</p>

“那天晚上他与官人谈了很多,多争的是战是和。四儿,可记前好水川之败前发生了什么事?”</p>

“大娘子,他不会恨范……”四儿害怕的捂起嘴巴。</p>

“官人立的功最大,可岁数小,即便进入朝堂,又能做什么?早朝之时,有青年官员,可他们全部站在后面的,官人往前面一站,别人不显眼,自己也会感到扎眼睛。官人年龄不够,可是韩琦勉强够了。朝廷不久便会与西夏人议和,诸缘边大臣会皆数召回,其中功劳最著者,也不过是我家官人,韩琦,范仲淹,庞籍功劳都差了些。但官人年龄太轻,因此办什么事,假手于人,借着诸人的力量,将一件件事务落实……这一回你知道韩琦想法了?”</p>

“他是想官人以后协助他……”</p>

“对,做他的帮手,不然他在君子党中还是很难争过范仲淹。所以那天晚上留宿我家,与官人促膝谈心,相谈甚欢。”</p>

“原来,原来……”</p>

“倒不是害怕他玩心机,但范韩之争,再有君子党与小人党之争,将来庙堂会闹成什么样子?此时官人进入中枢,担任真正的国家副相,是好事还是坏事。不仅如此,你可知道李文贵。”</p>

“知道啊,让庞籍请到延州去,为此范仲淹还写信给了官人。”</p>

“这一举更长远啊,四儿。”崔娴说完呵呵的乐。开始内斗了,一个比一个能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