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河上浪中(第2/3页)

作品:《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让你行礼,勿得罗嗦。”</p>

“陛下,公主尚小,不要吓坏了她,且臣还是殿下的守护骑士呢。”郑朗看着嘴要扁起来的赵念奴说道。</p>

“唉,郑卿,你当受她一拜。”</p>

这就是赵祯的人格魅力,所以在他死后,哭声弥漫整个宋朝上空,不但全部宋朝人在哭,连契丹人也在哭。不仅当时在哭,还让整个宋朝人怀念了几百年。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有赵祯一人做到。</p>

这种情况还影响着后宫,张美妹宠爱集于三千后宫于一身,忽然生了病,对赵祯进言道:“臣妾资薄而宠厚,所以召灾生病,愿贬为美人,可以避免天谴也。”</p>

于是以修媛为美人。</p>

因此对这个美妹,郑朗并不反感。</p>

郑朗勉强地受了福康公主一拜,又说道:“陛下,不日韩琦前去陕西安抚并主持裁兵,臣担心一事,陕西今年旱情越来越重,又因为臣,从西夏强行迁移来许多百姓,以及大量战俘,散于关中到泾渭一带。这些人对我朝一直心怀叵测,又有一些家人还留在西夏,元昊又善长使用反间计,若是借机鼓动,有可能成为祸乱。”</p>

抓捕百姓过来是对的,西夏人少,全民皆兵,抓两户过来,就等于变相的减少西夏一名士兵。郑朗原来为了诱敌,将他们集中。后来却陆续地将这些百姓与战俘打散,安置在各处。就算有旱情,也没有关系,但关健还有不好的事发生,张海与郭邈山在陕西与京西举行大规模的起义,就怕这些人趁机作乱。</p>

“这倒是要预防。”</p>

“臣还要奏几事。”</p>

“说来。”</p>

“梅山蛮一直祸害西南,有他们带动,南方诸蛮一直难以管制,这仅是其一。北方水土恶化,以后灾情会更加频繁,想要解决粮食危机,还要从南方着手。如今东南开发,从江东到太湖流域,成为举足轻重的粮仓所在。但人口在不断增加中,这十几年二十几年内,若是风调雨顺,国家早有防备,粮食基本能持平。可长久下去,粮食依然会发生新的危机。想要解决,不能从北方入手,北方若是大兴水利,有拓展空间,可是拓展得越多,水土破坏越严重。”</p>

这个观念超前近一千年。</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但郑朗反复贯输,多少起了一些作用,赵祯迟疑地说:“卿有何良策?”</p>

“还是有办法的,往南,湘江流域若是开发,会成为我朝另一个新米仓。次之,西江(珠江)若是开发,耕地面积更广,只可惜离得远,京畿难以得力。开发湘江必须解决梅山蛮,不一定马上着手,但朝廷需早做准备,派一些刺探打听梅山蛮的风俗人情,地形部族分布,以便日后谋图。”其实以宋朝现在的航海技术,就是没有平安监的推动,也足以在海外遍布殖民地。可有许多难处,对海外君臣不感兴趣,百姓也不愿意远离故土。还有一件事,郑朗一直没有想通,在后世某坡多是正统的汉人,为什么比其他国家更恶劣地勾引美爹来南海,掣肘中国发展?这条原因没有想通,他也对殖民地不太感兴趣。</p>

“哪里不大好解决……”赵祯迟疑地说。</p>

民族独立主义者一次次为梅山蛮讴歌,这是错误的,对梅山蛮宋朝陆续地派人进行安抚,可人家根本不听,剿又剿不好,山大林茂,宋朝无奈之下,将半个浙江省大的面积划为禁梅山,就当它根本不存在。看到宋朝如此,梅山蛮胆子壮大,不停地派人下山来抢掠,或者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仅在中书,郑朗就看到几十本梅山蛮恶劣事件的奏折。</p>

然后想到后来一些砖家的话,恨不能重新穿回去,用板砖将这些砖家与度娘上撰写梅山蛮的作者拍死。</p>

“不用急,先派一些刺探,所用钱帛不多,未雨绸缪而己。”郑朗徐徐说道。梅山蛮东边紧邻着潭州,也就是长沙,不解决梅山蛮,休想将长沙发展为四大米市之一。</p>

“准,”赵祯说道。三个刺探在北方翻云覆雨,使赵祯也意识到斥候的重要性。</p>

“臣再奏一事,陛下可于密州板桥设一小港,派商贾前去倭国与高丽,让他们砍伐木材,前来与我朝交易,否则我朝一年制墨浩费大量松杉。又有每年兴修房屋,以及打造家俱,又需大量木材,加重北方水土破坏。”</p>

密州板桥港便是在后世的胶州湾内,这里无用置疑是天然的良港。放在济水与黄河入口处虽有河水之便,但离契丹近,朝中大臣会不放心,又渤海沿海外多淤积的泥沙,船舶容易搁浅,做为港口,深度也不便。密州做港,还是宋哲宗时的事,范锷上书陈密州港之利,明杭二州仅是两水浙路,而板桥幅射西北数路,北方有丝棉缣帛等许多名牌产品,比南方更吸引人,板桥离京城近,来去方便,无江淮运河沉溺之虞,所以一旦设港,海外之物积于府库者必多于明杭二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