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举荐(第3/3页)
作品:《大唐承包王》李世民没回答李宽的话,反问道:“真不愿继续担任闽州总管一职?”</p>
“闽州可谓侄儿发家之地,侄儿对闽州亦有深厚感情,不过侄儿毕竟已是华国之君,不宜插手大唐政务了。”</p>
发现李宽并非作假,李世民叹了口气,“说说吧,你举荐哪两人?”</p>
“一人乃秦州都督,蜀王;另一人便是融州黄水县令,王玄策。</p>
不过,闽州最高官职乃总管比起都督差了些,二伯可将总管一职升为大都督,如此一来,想必蜀王亦会感念二伯的父子之情,会在闽州尽心尽力;且王玄策此人乃当世大才,辩才无双,二伯可派王玄策处理吐蕃后续事务之后,在任命为闽州官员,有蜀王与王玄策在闽州,二伯大可放心。”</p>
没敢打断李宽的话,等到李宽说完之后,连福才纠正道:“殿下,蜀王殿下如今已是吴王,乃安州都督。”</p>
“是吗?本王离去太久,倒是不到三弟以改封吴王了,那王玄策如今是何官职?”</p>
“殿下,王玄策如今在户部任职仓部主事。”</p>
话音落下之后,李世民便疑惑道:“连福,你为何知晓这王玄策?还有宽儿,你为何知晓王玄策此人,为何认为王玄策此人大才;宽儿,你又为何会举荐恪儿,难道你与恪儿有旧?”</p>
“殿下之所以举荐吴王殿下和王玄策,老奴或许略知一二。”</p>
“说。”</p>
“当年殿下尚在长安时,便差人寻过王玄策,让王玄策去凉州任职,不过那时王玄策拒绝了,当年老奴亦曾禀报陛下,想来陛下是忘了,至于殿下为何认为王玄策此人有大才,老奴不知。</p>
而吴王殿下,当年曾去桃源村拜访殿下,相谈甚欢,想来殿下对吴王殿下亦多有看重,而且贵妃娘娘当年乃是·······”</p>
连福的话没有说完,李世民却明白了,李母当年乃是杨妃的侍女,论亲疏,李宽和李恪亲近一些在正常不过了。</p>
李宽则是心中一惊,随即又释然了,毕竟他当年寻找王玄策之时乃是贞观初年,那时候李渊刚刚出宫不久,李世民派人监视桃源村的一举一动很正常。</p>
“连福,你为何如此了解王玄策的情况,按理说小小的一个仓部主事还入不了你的眼吧!”</p>
李宽对此很疑惑,其他的情况都能想明白,就是不明白连福为何会对王玄策如此注意,毕竟听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都未注意到王玄策,连福又怎么注意到王玄策的呢!</p>
“殿下,老奴有一族侄与王玄策有些交情,时常听闻王玄策感叹当年之事,且老奴当年知晓殿下差人寻过王玄策,便留心了一些。”</p>
“原来如此。”</p>
“那宽儿为何知晓王玄策此人有大才呢?”李世民再次问道,他对这个很感兴趣。</p>
“二伯,如果侄儿说这是侄儿的直觉,您相信吗?”</p>
“相信。”李世民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毕竟生而知之的人,有些不同常人的直觉很正常,而且他当年亦曾听李宽说起过,有些东西生来就在脑子中.</p>
对于直觉的解释,李世民很相信,毕竟李宽如今手底下的大臣,多数都是李宽尚未见面便认为此人有大才的,就像马周和刘仁轨,关于马周和刘仁轨的才能,他可是眼馋了好久的,当年就仔细询问过李渊,李宽是如何发掘到这两个人才的。</p>
结果,李渊给他答案,在他看来和李宽给的答案是差不多,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