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走(第2/3页)
作品:《大唐承包王》见李世民露出怒容,李治顿时有了底气。</p>
李治怒道:“这门亲事,本就是为本王商议,此前本王尚不在意,既然今日哲儿夸下海口,这门亲事本王要定了,本王就看看哲儿有何办法朝我晋王府动手?”</p>
“按理说,晋王殿下乃是本王堂叔,本王理当敬重,不过既然晋王殿下不顾脸面,那就别怪本王不讲情面。”李哲笑了笑,转身看向了身后的怀恩,吩咐道:“从今日起,楚王府凡是在太原的产业全部撤回,往年的救济皆给本王停了,让楚王府麾下所有人,不计任何代价在大唐宣传晋王殿下强抢本王王妃。”</p>
吩咐完,李哲再次看向了李治,笑道:“九堂叔,本王这个决定可否让九堂叔满意?若是不满意,本王还有更多的法子等着九堂叔,就怕九堂叔承受不起后果?”</p>
李哲是否还有后手,李治不清楚,可就是李哲当即作出的决定就让李治心中胆寒。</p>
作为晋王,他已经处理了好几年关于晋阳的政务,晋阳的情况他清楚。</p>
这些年晋阳能平稳发展,百姓能渐渐富足,一切都与楚王府在晋阳之地的产业有关,与楚王府多次在晋阳放粮救灾有关,若是楚王府的所有产业一旦撤出晋阳,年年的雪灾就能榨干晋王府这些年的积蓄。</p>
更别说李哲最后这一条对于世间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条釜底抽薪的毒计,毕竟这个时代可是重名声的时代,一旦李哲真这么干了,他李治哪还有什么名声可言?</p>
当然,他李治也可以派人宣传李哲不尊长辈,胡言乱语,但关键的是,早些年楚王府在民间的名声就不错,最近这一年来,李哲又大行义举,创办学舍,楚王府和李哲在民间的名声再次得到了提高,**也会相信楚王府和李哲,并不会相信他李治。</p>
李治好歹也是皇子,自然能看的清楚其中的关键,所以他沉默了,甚至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该搭腔了。</p>
李治不由的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哥哥们,希望哥哥们能出言教训教训李哲。</p>
可惜哥哥们一个个的仿佛没发现他的目光一样,不言不语,甚至李承乾还露出了微笑。</p>
当然,对李哲这种嚣张态度感到不满的皇子也不是没有,但现在不是他们敢开口的时候,毕竟龙椅上坐着的李世民已经笑了,就已经说明李世民对此是高兴的,再开口朝李哲发难那就是给自己找难受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都是些人精,为了帮村李治而在李世民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可不愿意做。</p>
众人猜测的是不错的,因为李哲一下便抓住了事情的关键,李世民确实很满意。</p>
若说李世民唯一有些失望的,就是李哲的称呼了。</p>
九堂叔一出,显然是将自己与他李世民一家划清界线了,这点很不好。</p>
不过李世民依旧闭口不言,悠闲的喝着自己的小酒,仿佛发生的一切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p>
李治的尴尬与后悔,在加上李哲的平静,让殿中众人面色各不相同,有笑容亦有怒容,其中当以同安大长公主的面容最为复杂,毕竟这事儿是她提出来的,导致现在这个局面,她乃是“罪魁祸首”。</p>
同安大长公主只好出面打圆场道:“哲儿,你年纪好小,不到谈婚之时,等到哲儿到了年纪,曾姑祖母定然给哲儿找个合适的王妃,况且这门亲事,还得陛下做主。”</p>
“是吗?”李哲笑呵呵的看着李世民,问道:“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是打算将与微臣定下婚约的王妃赐婚给晋王殿下吗?”</p>
陛下两个字,让李世民苦笑不已,好不容易才让李哲和李臻兄弟俩称呼他为祖父,就因为这么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改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