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李佑(第2/3页)

作品:《大唐承包王

但怨气归怨气,该学的还是得学。</p>

李佑回齐州之后,便开始吩咐下属与闽州交流,不过是秘密进行的,加之当初平阳公主等人在闽州胡作非为,闽州的工匠们离开了一些。</p>

有些是前往台北了,有些则被李佑的下属带到了齐州,如今的齐州大抵就像闽州的简化版,虽不及闽州富庶,但也是蓬勃向上。</p>

后来,李哲处理了闽州的糟心事,李佑便开始鼓励齐州商人来往于闽州和齐州之间经商,所以当年李宽率军出征倭国时,海上才会有众多商船,这些商船有大部分就是从齐州出发的。</p>

虽说李宽没直接下令帮村李佑发展齐州,但李佑一直记着,如今的齐州能有现在的繁荣,如今的齐州百姓时常感概,得齐王在齐州乃是咱们的福气,这些都是因李宽而来。</p>

所以才有那句多谢二哥这些年的照拂,毕竟齐州的发展差不多是完全借鉴闽州而来,闽州其实就像是齐州的母亲一般。</p>

而且,李佑很肯定闽州对齐州的发展是多有照拂,毕竟在贞观十五年之后,齐州商人在闽州经商的待遇比其他地方的商人要好上许多。</p>

不过这些,李宽不知道,他那时候忙着发展台湾,一切都是李哲做的主。</p>

所以听到李佑感谢自己的父亲,作为实际操作人的李哲嘟着嘴:“五叔,您谢错人了,您齐州的商业可是侄儿吩咐他们大力支持的。”</p>

李佑一愣,笑道:“那五叔在此谢过哲儿了,有时间去齐州,五叔好好招待你。”</p>

“五叔,客气,太客气了,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谢不谢的。”李哲坐着马车的车棱上,晃动的双腿,朝李佑抱拳傻笑。</p>

见不得儿子的傻样子,敲了下儿子的脑袋,问道:“那药方又是怎么回事?”</p>

李佑与历史上记载不同,李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听李哲和李佑的对话,他却知道李佑对自己的态度应该是支持齐州商业发展上改变而来的。</p>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至少在贞观十五年之前,李佑还是一直记着李宽砸他母妃寝宫的事的。</p>

李佑没来得及开口解释,一群人便走到了李佑身边,给李宽一家行礼,李哲也跳下了车棱,拜见了自己的五婶,见过了堂弟妹们。</p>

繁文缛节结束,李佑才给出了解释。</p>

贞观十五年,阴妃生了一场病,腹泻不止,宫里的御医束手无策,当年为长孙皇后疗养的女医官曾去过桃源村,便想起了李宽当年扔给她看过的一本医书,然后李世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派人去了桃源村李府。</p>

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医书上确实有记载,所以李宽算是救了阴妃,或许更为准确的说,是孙道长救了阴妃,毕竟李府中的医书都是当年孙道长所记录,与他李宽关系不大。</p>

但这个人情,阴妃还是记在了李宽头上。</p>

贞观十五年年节时,李佑回长安,阴妃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儿子,也将前几年,楚王府的家臣会派人送礼品给她的事告诉了儿子。</p>

这才得以让李佑放下了当年砸自己母亲寝宫的事,渐渐的越发敬重李宽这个二哥。</p>

发生的这些事,李宽一点不知情。</p>

医书不是他写的,药方到底是不是他提出来的,更无从得知,至于每年送进后宫的礼物,那是长安城的管事自己合计的,与他其实没多大关系。</p>

李宽很不想认下这份人情,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扯开话题道:“九年多没见了,去二哥府上坐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