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谏臣老了(第2/3页)

作品:《大唐承包王

与盖家小子交谈了几句,进门却见老夫子手持戒尺,吹胡子瞪眼的教训着一个小年轻,瞧见李宽一家进门,盖文懿就说了一句,来了,随便坐,就当自己家。</p>

总觉得眼前的小年轻有些熟悉,受教训的时候还与李哲眨眼睛,看得出与李哲挺熟悉,李宽便做了回好人,笑道:“夫子,这是您的嫡传弟子?哪家的小子能有此福气?”</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盖文懿的情况,李宽回长安之后打听过,老先生在国子监教学,而国子监今日正好休沐,与老先生不像的小年轻自然不会是盖家人,能在老先生府上必然是嫡传弟子之类的人。</p>

李宽也没猜错,只听老先生教训道:“今日回去之后抄写《大学》一遍,今日暂且饶过你小子了。”</p>

教训完了弟子,老先生叹道:“早些年没能收到一个合适的弟子,家中小子一心官场无心治学,老了老了,才想到收个弟子,将老夫这门学问传下去,正好高平王家的小子不错,便收为了弟子。”</p>

老先生不是老了才想到收嫡传弟子,而是早些年遇见的人入不得老先生的眼,毕竟有李宽这个珠玉在前,很难有人能入得了老先生的眼。</p>

这点,盖家人最清楚,老先生的后辈们也不是没想过一心治学,但跟随父亲治学时,父亲总提起当年的楚王殿下,说自己如何如何的蠢笨,哪还有心思治学,还不如为官好。</p>

这些李宽不清楚,他现在很疑惑,高平王家的小子,不就是李道立家吗?李道立家里还有他不认识的人?</p>

不过仔细一想,自己似乎并不清楚李道立家里的情况,也就释然了。</p>

当然,也就不奇怪儿子认识李道立家的小子,毕竟儿子这些年一直打理着大唐的产业,与李道立家中多有交集,两人熟识很正常,只是没想到李道立一个经营青楼楚馆的人竟然会生一个一心治学的儿子。</p>

“小弟拜见二哥二嫂。”</p>

这一行礼倒是把李宽夫妻弄的异常尴尬,谁曾想到会见到亲戚,而且还是不知道人家的名字。</p>

发现自己父王和母妃的尴尬,李哲笑道:“父王,母妃,他叫李景秀,是不是很像一个女儿家的名字?”</p>

“什么他,没点规矩,你当城叔叔。”苏媚儿教训道。</p>

对于辈分的问题,李哲很无奈,正打算开口,却见李宽解下腰间的玉珏,递给李景秀笑道:“锦秀,二哥也没个准备,这块玉珏你收着。”</p>

“谢过二哥二嫂。”</p>

“真是一个恭谦守礼的好孩子。”李宽夸赞了一句,望着盖文懿笑道:“夫子收了一个好弟子啊。”</p>

听到李宽这句话,李哲不由得撇了撇嘴角,六七岁就知道带着他逛青楼楚馆的小子,也能说是恭谦守礼的好孩子?</p>

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李哲与李景秀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见李景秀给自己使眼色,李哲给盖文懿行了礼,问候了几句,便急不可耐的问着自己父母能不能去玩。</p>

对于这点,李宽自是欣然答应,说到底儿子的年纪也不大,该玩的时候便应该玩一玩,李宽并不希望儿子太过老成。</p>

午间,与老先生喝了不少酒,老先生醉了之后,怒气冲冲的一个劲的说让徐文远捡了一个大便宜,到最后又说徐文远的弟子让他捡去了一半,又不由得笑了。</p>

被府中晚辈扶着进房休息时,老先生像似酒醒了一般,看着李宽叹道:“朝堂那地方其实不适合你小子,你小子若是能专心治学,开学立说,立地成圣亦非难事。”</p>

老先生这话或许有些大了,但老先生一直都是那么认为的,认为李宽的身份其实是一个拖累,在老先生心里,哪怕李宽将来成为一代明君,终究比不上文名流传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