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念我故乡(第1/3页)
作品:《我是秦二世》胡亥抱着从第一名兵卒手中“抢”过来的装有阵亡兵卒遗骸的陶罐,沿着万余卫卒排列而成的阵列就这样缓步前行!</p>
每当走过一名卫卒身前,胡亥都会驻足轻手将卫卒身上残破的铠甲战袍整理一番,在每一个卫卒怀中抱着的陶罐上摩挲片刻,然后再下一位,如此往复。</p>
胡亥的表情专注而又珍重,像是一位父亲在为归家的游子接风洗尘!像是在摩挲一件稀世珍宝!</p>
胡亥就这样走着,函谷关外刺眼的阳光下除了那黑色大纛以及无数的白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外,数十万人都鸦雀无声!</p>
自始自终胡亥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所有人都似乎能够清楚的听到皇帝在每个兵卒、每只陶罐前似乎都说过什么!</p>
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感觉到那个独自缓步行走在大道两侧的皇帝心中的哀伤!</p>
此时无声胜有声!</p>
无形的悲伤开始在空气中飘荡,酝酿!</p>
一个时辰后,等胡亥转了一圈重新回到承载王离灵柩的马车前时,锦织的黑色内袍和黑金缎靴上已经满是尘土!</p>
这是最后一个兵卒,是从巨鹿退回的九原伤兵!他的手中同样抱有陶罐,而且是两个!</p>
蒙恬坚决的贯彻了胡亥要将每个阵亡兵卒的遗骸带回关中之地的诏令,此次归来入关的一万多九原伤兵少则抱有两个装着阵亡袍泽遗骸的陶罐,多则有四五个背负在身上!</p>
跟随杨熊归来的万余咸阳卫卒所携带的陶罐并不多,统共也就千余只。概因为了突围已经来不及也没有办法将阵亡的近九万咸阳卫卒火化并将遗骸带回!</p>
所以杨熊无奈之下只有优先将能找到的各级将领的遗骸火化带了回来!</p>
不过万余残存的咸阳卫卒每个人都知道,此生他们必将会再次到达那掩埋着自己数万袍泽的墓地,必然会将这些战死沙场的袍泽迎回关中故地!</p>
胡亥从这个断了一只手臂的九原军兵卒手中再次拿过了一只陶罐!抱着两只陶罐,细心的将这名九原军兵卒身上凌乱的袍服整理一遍,转身回到了王离的灵柩前!</p>
“起棺!”胡亥略带着沙哑的声音响起!</p>
数十个龙卫拥上前用麻绳将王离的灵柩牢牢锁住,然后在棺底支撑上十余根手臂粗细的三丈余长的木棍,王乾随即领着一帮王氏子弟上前抬起了灵柩!</p>
在胡亥身后是一辆由六匹黑色骏马拉着的高达三丈的青桐云车!</p>
大秦自始皇帝登基之日时,所下达的第一诏就是大秦典则!典则上对大秦的国号、国运、国历、国朔、国色、国纪等等有明确的诏令规定!</p>
大秦国纪:以六为纪,法冠六寸,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p>
这个“乘六马”自是指皇帝的天子御驾所能用的拉车之马匹数量!其下是九卿及九卿以上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一。不得逾越!</p>
而此刻显然,原本最多能乘四**王离被胡亥用上了皇帝能够乘驾的云车!</p>
这是何等荣耀!</p>
云车垂下一副挽诗,挽诗右云“南海长城,大秦柱石”,左云“六军司命,华夏栋梁”。</p>
等王乾等人将王离灵柩安放好之后,胡亥将一直搂抱在怀中的两只小小陶罐郑重而又小心的放置在了车驾前!</p>
两只陶罐上都写有阵亡兵卒所在的军队以及籍贯所在,以便登记造册及时查询!</p>
安放好两只陶罐,胡亥翻身上马伸手一招,赢一见状连忙将一直抱在怀中的一杆没有展开的黑色大纛双手递给胡亥!</p>
胡亥将手中的黑色大纛高高举起用力一抖,黑色大纛迎风飘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