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定情(第2/3页)

作品:《宋阀

“我已经说过了,你不是丫环,你父亲是军中前辈,为国捐躯,何等壮烈?你是忠良之后,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为何总是如此看轻自己?即便你是个丫环又怎样?在我徐卫看来,你就是张九月,我管是你名门千金还是乡野村姑?”徐卫仿佛有点不耐了。</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一席话,听得张九月失了魂一般。在她眼里,徐卫是朝廷武臣,年纪轻轻就已经与姨丈这样的高官来往,且极受重视,他日前途必定不可限量。自己虽然是何家的侄女,可爹娘已经不在,又没有兄弟姐妹,孑然一生,无牵无挂,在何府里与下人无异。可徐官人几次来府上,都与自己说话,从不计较两人之间身份的悬殊,这种人是自己从前没有见过的。当然,人家只是没有架子,平意近人,自己实在不该……</p>

“我娘从小教我,与人为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到了姨父姨母府上,我什么事都抢着做,不管对方是丫环、仆妇、还是门人马夫,凡是能帮的,我都帮一把,因为这毕竟不是自己家。可无论我怎么做,人家还是不待见我,无论我怎么做,人家都说是错……”九月的笑容中,带着几分苦涩。</p>

徐卫轻笑一声,摇头道:“你把这世道看得太简单了,要是刻意讨好就能相安无事,那女真人也不会打过来。如果别人给脸不要脸,你就当他是个屁。要是敢欺到你头上,那就照脸给他一拳,这样,别人才会怕你。”</p>

九月闻言,默然无语。良久,又将手里战袍递还徐卫:“因为我耽误了……”</p>

“这话不太中听。”徐卫接过战袍,却又披在她身上,并将带子系住。又从头到脚打量一遍,啧啧称赞道“看看,英姿飒爽,巾帼红颜,谁说女子不如男?”</p>

鼻子一酸,差点又掉下泪来,赶紧低下头去,强笑道:“那我就告辞了,今日冒昧前来,实在唐突得紧,还请徐官人不要见怪。”</p>

徐卫再一次抓起她双手,合握在掌心,轻抚道:“我知道你心里有事,只是不愿意说。没关系,等打退了女真人,我去找你,你等着我。”</p>

张九月几乎晕了过去,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就算没有听错,也肯定是会错了意。他是徐卫啊!自己曾经听到姨父对姨母说,他迟早会是一员大将!就连官家都很看重他,有意栽培。他怎么可能……</p>

一时间,只觉脑子里嗡嗡作响,分不清东南西北,魔障了一般四处张望,喃喃道:“我,我,徐官人,你请回吧,我也……”</p>

突然,感觉徐卫一只手松开了,仅片刻之后,一件温润之物塞进自己手心。定眼一看,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张九月觉得自己今天太没用了,为什么总是想掉泪?那是一只镯子,看样子还价格不菲,尤其是这支镯子样式独特,恰如一弯新月!而且,还带着徐卫的体温!正失魂落魄时,陡觉面上一暖,竟是徐卫贴过脸来,在自己耳边轻声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我说到做到!”</p>

脑子里一声炸雷,张九月感觉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了,连呼吸也不记得了……</p>

大宋靖康元年腊月,气候异常恶劣,据《宋史.钦宗本纪》记载,“乙已,大寒,士卒噤战不能执兵,有僵扑者。帝在禁中徒跣祈晴。”赵桓在皇宫里光着脚祈求天睛,可他的诚意似乎没有感动上天,天气愈加寒冷,孟州黄河段出现“流凌”,宋军的防守更加艰难。</p>

禁中,显谟阁。</p>

显谟阁建于元符元年,专以收藏神宗御集。此时,赵桓坐于案后,身披锦袍,案下置一火盆,炭火已熄去多时。三五内侍正于阁内架中忙碌,四处搜寻翻找。</p>

神宗是大宋历代君王中较有作为的一位,登基之前就对国家疲弱的**深感不满。一旦登上大位,立即任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以图富国强兵,并希望一举歼灭党项。这位雄心勃勃皇帝犯了操之过急的错误,以致变法失败。不过这场变法还是维系了将近二十年,取得了一些成效。神宗在位期间,宋军连败夏军,占领党项土地两千里。可惜这位励精图治之君,壮志未酬身先死。其子宋哲宗继位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多次攻打党项,终于迫使夏国求和。</p>

赵桓于国难当头之际,驾临显谟阁拜读神宗遗训,不知作何感想?</p>

“陛下,枢密使徐绍求见。”沉静的显谟阁中,内侍钱成尖细的声音响起。</p>

赵桓似已看得入神,抬起头来,使劲眼着酸痛的眼睛,说道:“快宣!”</p>

不多时,徐绍行色匆匆,快步入内。皇帝见他神情有异,未问无惊,及至行完大礼,赐座之后,迫不及待地问道:“执政入宫,莫非军情紧急?”</p>

徐绍直感难以启齿,可事态严重,朝廷必须尽快拿出对策,迟则生祸。思之再三,起身伏拜于地,痛声道:“陛下!金贼过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