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诏书飞传(第1/3页)

作品:《宋阀

御津园,是东京四园苑之一,太上皇赵佶在位时,非但偏好丹青书画,尤喜花石园林,因此才搞出了“花石纲”,惹得东南之地民变四起。赵桓即位以后,与其父大相径庭,音律、书画、园林、艺伎一无所好。不过,今年陕西河东大旱,京城也是酷暑难耐。这一日,官家在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就是首相耿南仲的陪同下,驾临御津园消暑。</p>

皇帝一身黄纱袍,并未戴冠,坐于凉亭之中,三五内侍伺候左右,耿南仲就坐在官家对面,正捧起一块西瓜递上。赵桓单手接过,却是眉宇不展,闷闷不乐,伸到嘴边一口也没咬,又放了下来,问道:“陕西可有新本到?”</p>

“回陛下,暂时没有。”耿南仲回答道。</p>

赵桓又将那块西瓜伸到嘴边,还是没咬,又问:“那徐卫呢?”</p>

耿南仲听皇帝问起这个,顿了顿,坐正身子道:“官家,臣正要禀报此事。命其起复的第三道诏书送达大名府后,徐卫仍旧不奉诏,坚持要为父守孝三年。”</p>

赵桓听罢,这块瓜是吃不下去了,放于桌上,轻叹了口气道:“往日,徐九总是率军驰骋于前,不避险阻。此次正是河东局势多变之时,他却三诏不起……”</p>

耿南仲没从皇帝的话里听出怒意,想了想,接口道:“这双亲亡故,对子女而言不啻天崩地裂。想是那徐卫自小事父至孝,因此徐少保一旦身故,他悲痛过度,也是情有可原的。”</p>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帮着徐卫在说,没想到,赵桓一听,眉头拧得更紧,哼道:“希道想是不知,那徐卫自幼顽劣不堪,专好寻衅滋事,架鹰遛狗,何来打小至孝一说?朕听说,他还是宣和六七年的时候才幡然醒悟,从戎报国。”</p>

耿南仲作疑惑状:“那臣就不解了,难道……”</p>

赵桓见他话说一半而停,追问道:“难道甚么?直说无妨。”</p>

“这,请官家恕臣直言,想那徐卫不过二十四五岁年纪,已经做得些许大事,官居四品。年轻人嘛,可能难免有些骄纵跋扈,他这会不会是在……要挟朝廷?”耿南仲一边观察着上意,一面试探说道。</p>

果然,皇帝一听这话,霍然起身。耿南仲也慌忙而起,见官家转过身去,嘴角闪过一抹笑意,转瞬即逝。此时,那随侍于皇帝左右的内侍中有一人,姓钱名成,远远望见一位重臣阔步而来,适时地说道:“禀官家,折枢密到了。”</p>

赵桓回头望去,果见折彦质匆匆而来,至凉亭正欲行大礼,他却一甩衣袖,直接问道:“仲古,你来得正好,徐卫三诏不起,依你之见,是何原由?”</p>

折彦质听皇帝这口气颇为不悦,先不回答,而是看了一眼耿南仲,这才漫不经心地笑道:“此事委实不值得陛下生气。”</p>

赵桓哼一声:“朕一手栽培提拔他,如今到了用他之际,他却百般迁延,这分明就是在要挟朕,朕如何不气?”</p>

折彦质心里一惊,是谁把这事上升到如此高度?不用说,肯定是耿相干的好事。人家徐少保刚刚去世,你就迫不及待地搞这手?</p>

片刻之后,折仲古淡然一笑,以极轻松的口气道:“陛下息怒,依臣看来,徐卫三诏不起,并非有意要挟朝廷,不过是在耍孩童性子罢了。”</p>

耿南仲听到这句话差点没跳起来,折仲古啊折仲古,我知道你跟徐卫一起打过仗,私交也不错。可你要维护他,好歹寻摸个合适的由头,徐卫多大?二十好几了,堂堂四品知军,他还是孩子?你说笑是吧?</p>

赵桓大概也觉得折彦质这话说得忒不靠谱,质疑道:“他使性子?这话从何说起?”</p>

“官家容禀,臣最近道听途说,听到一件传闻。”折彦质不慌不忙,娓娓道来。“说是李宣抚设了陕西第六路后,以原泾原路经略安抚副使曲端作为帅守。这曲端一到任,大概是心急着要整军备战,因为一些误会,袭击了撤入河中府的平阳义军。徐卫呢,又是河东义军总管,因此事与曲端闹得有些不痛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