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齐集定戎(第2/3页)
作品:《宋阀》“李宣相再三嘱咐镇住河东,镇住河东,可昭德府危在旦夕,这处又迟迟出不了兵,**,急死个人!”姚平仲一个人在知军衙门的二堂里走来走去,一刻也不消停地发着牢骚。</p>
徐卫让他晃得眼花,索性闭了眼睛。现在人马勉强够了,但粮草只够两万将士吃十天,就算自己现在飞马上报京兆,等粮草发下来,估计最快也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那时,别说黄花菜,东坡肘子都**凉了。</p>
“要不就按徐卫的办法,我等先将部队拖出去!从绛州直接东进,到泽州也就五六天路程,经壶关往上,先解昭德之围再说,怎样?”姚平仲终于停下来,大声问道。</p>
徐胜看他一眼,问道:“如果一切顺利,七天足以到达昭德城下。可谁有把握三天击溃李军?还有,万一壶关已经失守呢?”</p>
姚平仲眉头拧成一团,一声不吭地坐了下来,再不发言。正当众将都愁眉不展时,徐卫起身道:“诸位先回去整顿部队,收拾器械,我立即去京兆,无论如何也请宣抚相公就近支应一部分。”</p>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众将起身,陆续告辞。徐卫站在原处片刻,自言自语道:“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p>
话音方落,忽然听得外头喧哗,赶出去一看,只见方才离去的诸将正朝一人行礼。看到他,徐卫暗思,今天是什么日子,怎地各路神仙都齐集定戎?</p>
八月二十一,马扩已经率军抗击李植四十余天。自中秋起,李军动用砲车,昼夜不停地轰击城池,五座敌楼已毁其四,城内的房舍损失近半,义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如果不是马扩的“谎言”支撑着,估计昭德城早就破了。</p>
可二十一这天,李军在城外如林般的砲车停止了轰击。马扩断定,对方马上就要卷土重来扣城了,因此带头奔上了残破的墙壁,准备迎敌。</p>
昭德府,这座他苦心经营的城池,如今怎是一个残败能够形容?城墙被连日的砲车巨石砸成了光秃秃一片,好几处甚至出现了一人高的缺口。城防的破损固然让这位义军首领担忧,可更让他揪心的是,正在城里四处蔓延的恐惧。就在昨天夜间,他麾下一名统制官密谋开城投降。如果不是及早得到消息,捕杀此人,后果不堪设想。部下曾多次建议,陕西不管咱们,苦守昭德有何意义?背弃祖宗,投降李逆的事,咱们不能干,逃跑总行吧?趁我军还有一搏之力,趁夜突围吧。</p>
马扩没有答应,他知道昭德府对整个河东来说意味着什么。更清楚河东一丢,陕西就直接暴露在女真人面前,没有了这块屏障,陕西凭什么去养兵生息?</p>
站在城头上,望着林立的砲车,还有那无边无际的李军营帐,马扩恨得牙痒。不需西军来援,只要给我数千张弓,我敢拍着胸口说,让李军的尸首过城墙半壁!</p>
昭德四面被围,虽说没有当初太原锁城法那样密不透风,可没有远程攻击武器,李军嚣张到把砲车立在距离城池几十步远的地方。从城楼上看去,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见那些操作砲车的李军士兵是何模样。</p>
“总管,李军停止砲击,想是准备扣城。李逆养精蓄锐这么些天,卑职担心……”马扩身后,那名时常奔走了定戎河东的李晟不无担忧地说道。</p>
马扩听了这话,回头盯他一眼,沉声问道:“少严,莫非你也想劝我逃跑?或者,投降?”</p>
李晟闻言,勃然色变道:“卑职誓与李逆不共戴天!安敢有此念头!”</p>
“好!到底是去定戎受过训的,要是昭德守得住,我当面向徐总管替你请功,也拼个七品乌纱顶上。”马扩鼓励道。他这个部下,叫李彦仙,陇西人,当初范致虚率领五路西军勤王时,他散尽家财,招募勇壮相从,被授予承节郎的官衔。范致虚不懂军事,五路大军齐头并进没个章法,李彦仙直言相劝,却落了个撤职的下场。后来西军回防,他重返陕西,李纲这时候出任了宣抚使,李彦仙又直接上奏朝廷,弹劾李纲不知用兵之术,结果被朝廷命有司追捕,不得不易名李晟潜逃入河东,见到马扩后,深为折服,便留在帐下听用。</p>
“卑职从戎,非为显爵厚禄,惟愿杀敌报国而已。”李彦仙顿首道。</p>
马扩沉吟不语,如此之多的忠义之士,得不到朝廷任用,只能搏杀于义军之中,这难道不是东京的过失?出了个徐卫还算有些见识,可终究只是个知军,手里没有实权,说话也作不得数。现在,又因父丧而丁忧,河东义军真成没爹没**娃了。</p>
见他不言语,李彦仙低声道:“士气浮动,军心不稳,且士卒手中器械多半残破。此时,若李军倾力来攻,恐怕挡不了几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