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难兄难弟(第2/3页)

作品:《宋阀

李纲听了,脸色更加阴沉。弹劾何灌,要求免去他陕西六路制置使的奏本,已经写好存于公案。只是想到大敌当前,临阵换帅会影响士气,因此按着没送。金军入关中以来,军令都是由我宣抚司直接下达,并没有通过制置司。而且,即使请了他来,又有何用?他还不是跟我一般无二,诸路大帅有谁听他的?</p>

王庶见他不言语,又苦口婆心地劝说一番,李纲没有对策,只能点头答应。唉,徐卫若在,必定能给我出谋划策。可现在,谁也不知道河东那片情况怎样,短期之内,恐怕是指望不上他了。</p>

在二堂里躁动不安地来回走动,佐官幕僚们见此情形,没有一个敢出来说句话。李纲越看越心烦,官家出走江淮,东京也遭围攻,现在陕西又是这般境地,莫非大宋这回在却难逃?</p>

罢罢罢,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尽人事,安天命吧!若天要亡我,也只能徒呼奈何呀!</p>

就在这时,一个年过半百,身长估计六尺不到的官员缓步上前试探道:“宣相,不如,撤出京兆如何?”</p>

李纲哪里听得这话?猛然侧首,双目之中精光暴射,直看得对方身形越缩越短。枉你等食君之禄,却不思为国分忧!金军一打,你就退,两河就是这么退出去的!今天你能退出陕西,明天就能退出中原!等到哪天江南也退了,你还能退往何处?再退,就是大海!</p>

二堂里落针可闻,那建议放弃长安的官员被他盯得满面惭色,躬身退去。</p>

“禀宣抚相公,何少保卧病在床,说是不能前来议事。”有人进来报道。</p>

李纲王庶对视一眼,病了?这么巧?片刻之后,李纲道:“既然制置少保病了,本相当前往探视,备轿。”语毕,回头扫视二堂一眼,大步而出。但凡触及其目光者,无不垂首。</p>

何灌的制置司设在长安城东,与设在城西的宣抚司并称“两司”,理论上的陕西最高军政机关。李纲到制置司衙署时,见守卫稀松,进内后,又见将佐们无所事事。他看在眼里,也不动声色,直投后堂而去。</p>

在仆从引领之下,不多时至何灌所住庭院。刚转角时,就碰到仆人在送郎中出府,李纲拦住问道:“何少保是何症状?”</p>

“据小人诊断,制置相公是忧虑过度,气积于心胸而不得出,再加上天气寒冷,引发早年征战创伤所致,需得安心静养一段时日才是。”郎中回答道。</p>

李纲眉头微皱,何灌是真病?当下撇了郎中,奔往何灌寝室而去。那随侍在侧的奴仆想要通报,却被李纲阻止,入何灌房中,见他正躺于床上,锦被一角还拖在地面。走上前去,拉起被角,发现何灌气色果真不太好。</p>

何灌此时睁开眼睛,见李纲立在榻侧,初时以为自己瞧错了,定睛一看,果然是他!猛地坐直了身子,抱拳道:“宣相,你这是……”</p>

李纲将被角放在床上,轻咳两声,有些不自然地笑道:“听闻制置少保染病,本相特来探望。”</p>

何灌又施一礼,连称客气,取过一件直裰披在身上,又将枕头垫在背后靠床,再拉了接被子,致歉道:“旧伤复发,下不得床,还请宣相见谅。”</p>

“哪里话,何少保为国征战一生,劳苦功高,李某也是佩服的。”李纲随口说道,心里却盘算着今天这话该怎么开口。</p>

何灌闻言轻笑一声,叹道:“唉,身负皇命,却时时力不从心,惭愧惭愧。”</p>

李纲品味着他这句话,也笑道:“彼此彼此,自真宗朝以来,凡是到陕西的东京派员都是你我这般感受。”</p>

李纲这句话,本来是想拉拉一下距离,以使得往日种种不快不致影响今日之谈话。但随后何灌的回复却让他脸上有些挂不住了。</p>

“哎,宣相此言过矣,现如今陕华境内的兵马,不是均听宣相驱使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