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西军总帅(第1/3页)
作品:《宋阀》徐原显然不是个轻易被说得动的人,眉毛胡子拧作一团:“那照你这么说,我们徐家兄弟就得服服帖帖听宣抚司的吆喝?他徐处仁想搓圆就搓圆,想捏扁就捏扁?万一他哪天发了失心疯,又让大军集结去反攻女真,我也一声不吭操起家伙就去?部队折光了也无所谓?”</p>
这个问题,徐卫还真不好回答,因为这是文武之间的矛盾,属于历史问题。从大宋立开就定了文臣总驭,武臣统兵的原则。思之再三,他从侧面分析道:“话不是这么说,大哥注意到没有?川陕宣抚司设在四川境内的绵州,这里面没点门道么?”</p>
徐原听了这话,还真仔细想了想,沉吟道:“无非就是远一点,能说明什么问题?”</p>
“怎么不说明问题?如果说,川陕宣抚司要加强对西军的控制,那宣抚司至少应该设在兴元府。现在挪到绵州去,我估摸着,前沿的军务措置,还是要假武臣之手。”徐卫道。</p>
这引起了徐原极大的兴趣,他又提起酒壶给堂弟满上,一边道:“哦?还有这么一说?如果真是如此,那倒是件好事!川陕宣抚司给我们保障就行,前面军队的统率、更戍、训练、指挥我们说了算。”</p>
徐卫点点头:“估计就是这样。”</p>
徐原坐回去,立马摇了摇头:“不对,现在陕西四个帅司,如果宣抚司放手不管,那四帅各行其事,这不是瓦罐里养王八嘛?”</p>
他一针见血,徐卫不便明说,只得含糊得:“相信上头总有考虑吧。”随即岔开话题“这次徐宣抚说要让兵力布置更合理,又让王禀到你手底下作副帅,我知道大哥心里肯定不痛快。但不是作兄弟的胳膊往外拐,三路讨司撤销的时候,你退回泾原,怎么把人环庆的部队给吞了不少?这事我们弟兄几个不说,人家能不说吗?刘光世又不是**!上头要匀一匀,你索性把环庆的旧部退给他得了。”</p>
徐原不吭声。</p>
徐九见状,劝道:“哥哥,上次反攻让你出兵,你大部调的都是环庆军。这事军中同袍其实都知道,也都有看法。再说了,现在钱粮吃紧,你握着那么多部队也是个累赘!你不知道你泾原一路的消耗,抵得上我们三路么?这要是长久下去,不光徐处仁不满,刘光世和姚平仲肯定也有话说!听弟一句劝,把部队退给刘光世,欢欢喜喜地让王禀去渭州,不就什么事都没了。”</p>
他这话算是说到徐原痛处了,牙疼似的咂巴着嘴,徐大道:“这个,容我考虑考虑。你小子别真胳膊朝外拐,把哥哥给坑了。”</p>
“不听就算了,到时候再出什么事,你别又说人家故意整你。”徐卫没好气道。</p>
这顿饭,两兄弟争一阵,吵一阵,紧一阵,缓一阵,总算是吃完了。徐原到底还是同意发还环庆的部队,并接受王禀到泾原作副帅。他不同意也没办法,如果能拉拢徐卫,两兄弟一齐施加压力,徐处仁可能会忌惮。可现在徐卫不跟他一起搞,他纵然是陕西实力最雄厚的大帅,也不敢公然和宣抚司对抗。更何况,陕西四帅中,其他三帅都明确表态全力支持宣抚司,他如果有什么异常举动,不就跟其他三路对立起来了么?</p>
这顿饭让徐原发现一件事情,徐家排行最末的那小子自己有些诓不住他了。看到没,居然敢跟我拍桌子打椅子,大声嚷嚷了,这在从前是绝无仅有的事情。</p>
吃过午饭,歇息一阵,到了晌午之后,各路将帅又云集帅司节堂,继续军事会议。</p>
徐处仁进来的时候,众将帅起身相迎,他也客气地还礼,过一脸通红的姚平仲身旁时,他笑道:“没少喝呀。”</p>
“没办法,徐经略忒小气,那馆驿的伙食跟熙河有一比。卑职肚里没油水,寻个馆子吃了两杯。”姚平仲道。</p>
“你少踏削我!我要是有钱有粮,能这么寒酸?”徐卫笑道。</p>
众人说笑一阵,徐处仁坐到上首,清了清嗓子:“好了,诸位安坐吧。今天下午没旁的,就一件事。”</p>
众将帅各归本位,便洗耳恭听今天下午要议什么。只听宣抚相公在上朗声道:“本相此前就说过,术业有专攻。虽然说祖先立下规矩,让文臣总揽兵务,但行军作战毕竟是你等所长。如今陕西弄到这个境地了,朝廷里都在议论,有些规矩怕是得改一改,不能墨守陈规。有鉴于此,从杭州行在发来的宰相省札里,明确提出,要设立陕西制置司。”</p>
此话一出,满堂将帅心中一动!姚平仲酒意全消,陕西制置司?制置司总兵务,也就是说,宣抚司不主持军队的日常事务了?</p>
“陕西制置司,受川陕宣抚司节制,西军之训练、更戍、奖惩、人事任命,无所不预。宣抚司原则上不管日常事务,止在重大军事行动或者事关西军紧急要务之上,才加以干涉裁夺。”</p>
那醉酒的,打盹的,没睡醒的,全精神了!心里都嘀咕着,谁来作这陕西制置使?刘光世心里格登一声,坏了,徐原资历最老,实力最强,别是他吧?他要真作了西军总帅,我不得让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吞并的部队,八成也还不回来了!</p>
姚平仲则看向徐卫,没说的,这陕西制置使只能是徐九!除了他,老子谁也不服!</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徐原脸上阴晴不定,听到这个消息,他先是心中一喜!习惯性地就想到了自己!因为现在陕西资格最老的是谁?兵力最强的是谁?都是我!可转念一想,他越发觉得不靠谱了!前段时间,行在才想把他调到江南去,这是摆明了不信任。现在徐处仁要分他的兵,分他的权,又怎么可能把这制置使的位置交到他手上?</p>
但除了他自己之外,还有谁有资格来担此重任?想到这里,他也将目光投向了最小的堂弟。</p>
至于徐胜和徐洪,他俩当然不作此妄想,只感觉,这陕西制置使必从徐家兄弟上产生!徐宣抚还真沉得住气,开了几天的军事会议,直到现在才把这事抖出来!</p>
最激动的,莫过于徐卫,尽管在这之前,徐处仁就已经说了,有更大更重的担子要他去挑。可现在,他仍不免紧张,虽然正襟危坐,可那支按在大腿上的右手却有些轻微的小动手被他亲兄长徐胜看在眼里,知道弟弟这会儿有些慌了。</p>
“制置司设制置使一员,参谋、参议、主管机宜、书写文字各一员,干办公事三员,准备将领、准备差使、准备差遣各以五员为限。”</p>
这些建制,在场的将帅们都知道,他们关心的是,这制置使到底是谁?你就给句痛快话!</p>
徐处仁语至此处,使了个眼色,立马有佐官捧了一方印匣呈上去。不用说也知道,这匣子里装的就是制置使大印,谁掌握这方大印,谁就把住了陕西的兵柄!至少名义上是。</p>
这人的心理说也奇怪,明知道那个人选不可能是你,但直到宣布之前的那一刻,你还是在心底有着那么一丝丝的期盼,说不定一会儿从宣抚相公口中说出的那个名字,就是我呢?</p>
当时,那节堂上四帅,都盯着印匣,整个节堂落针可闻。这种气氛造成的压力,让徐处仁也感觉到了,他几次都想脱口而出,但每每话到此边,还是觉得有些难以言状的紧张。一阵之后,他终于唤道:“徐卫。”</p>
两个字一出来,在场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对了对了,这不就对了。</p>
“卑职在!”徐卫霍然起身,紫金虎明显感觉到自己心跳得厉害,就快蹦到嗓子眼了。</p>
“本相承制,任命你为陕西制置使!恢复原有军阶及一切待遇!置司于秦州,你要用心。”徐处仁朗声嘱咐道。</p>
“遵命!”徐卫抱拳应声。</p>
“接印吧!”徐处仁站了起来,双手捧起印匣。徐卫大步上前,伸出双手,俯下头去。当感觉那方沉重的大印交到自己手上时,他知道,自己抓住了陕西之柄。</p>
“制置使责任重大,非一路帅守可比,接了这方印,你就要肩负起西军的总责,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明白吗?”徐处仁在撒手之前,再次郑重地叮嘱。</p>
“卑职敢不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徐卫抬起头来,直视着长官,十分认真地答道。</p>
徐处仁盯着他看了许久,这才松了双手,长长舒出一口气,谓在场众将帅道:“众将官,见过制置使。”</p>
杨彦第一个窜起来,他比徐卫还高兴!之前,九哥虽说当过一些临时性的职务,可以节制整个西军,但那毕竟只是一时之任。而现在,九哥作为陕西制置使,就是我们西军最高军事长官!就是我们西军的总帅!</p>
姚平仲和刘光世先后起身,对于徐卫任制置使,他们乐观其成。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差遣落不到自己头上来,既然如此,那徐卫无疑是最好,最合适的人选!得,这回咱们有新长官了!</p>
徐原心情很复杂,复杂到连他自己都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但满堂同袍都起身,他显然不能例外。</p>
“卑职等,见过制置相公!”一片整齐的吼声响彻节堂。</p>
徐卫手捧印匣,遍视众将,大声道:“徐卫蒙上峰提携,执掌帅印,今后,当与众同袍齐心合力,永固陕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