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金国求和(第2/3页)

作品:《宋阀

徐卫一拱手:“恕徐某愚钝。”</p>

“宣抚相公试想,金人正与我朝议和,然此时相公已一举收复陕西,再加上此前折郡王等在襄汉挫败兀术,宋军可谓连战连捷,金师则屡战屡败,这和早年宋金开战时相比,局面已经大为改观。而折郡王是守,宣抚相公是攻,意义自然不同,这事必然让我方在谈判上占据一定的优势。”</p>

这个道理徐卫当然懂,遂点了点头。</p>

“在我看来,宣抚相公宜将剩勇再立新功,为谈判争取主动。”秦桧此时才道出了真正来意。</p>

徐卫装作不知,疑惑道:“陕西全境已然光复,再立新功?却往何处立?”</p>

“中原!”秦桧目光闪动,振臂说道。“自古群雄逐鹿,莫不以中原为尊。今金军仍据东京周边广大地区,宣抚相公若能挥师出潼关,与折郡王,何太保等合力克定中原,那么北夷除了承认战败,还我河山之外,还有什么选择?到时,攻守相易,还都东京,宣抚相公能不凌烟阁上画像?”</p>

徐卫听得一头雾水,我这刚收复全陕,没来得及喘口气,怎去打中原?再说了,耶律马五集兵河东,我把西军拉出收复中原,谁替我守陕西?你突然提出这个,怎么想的?</p>

很快,秦桧就自己揭晓了答案。</p>

“我正准备上奏行朝,提出此事,为免唐突冒昧,特来与宣抚相公相商。”</p>

听到这句,徐卫就完全明白了,秦会之是想回中央。他是朝廷**斗争的牺牲品,出判河南府是不得已,可就算他把皇陵修得再好,把辖区治理得再善,至多得句嘉奖,根本无法再回权力中枢。</p>

但是,如果由他提出克定中原的计划,朝廷再加以采纳实施,并最后取得成功的话。他无疑就捞到了**资本,回中央就不是痴人说梦。</p>

秦桧积极追求回到杭州,这是人之常情,但让徐卫奇怪的是,眼前这厮在中国汉奸榜上是排名第一的,可他现在的作为却是一个实足的主战派。诚然,主战并非就一定是忠,主和也未必就一定是奸,但在历史上,秦桧除了是一个主和派以外,更是一个投降派,甚至被视为金国的卧底奸细,可他现在这是……</p>

莫非因为自己的出现,以致靖康之耻没有发生,徽钦二帝没有被掳,他也没有被俘,所以没变坏?要知道时势造英雄,个人命运是受大环境影响的。</p>

但马上,徐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个人命运虽受大环境影响,但主导因素还是自己。比如张骞,比如苏武,他们都身陷过绝境,并且面对威逼利诱和死亡威胁,但终究不改其气节。</p>

历史上,秦桧早期是一个坚持大义的忠臣良才形象。但自打被金国俘虏之后,就改变其初衷,说明这个人骨子里就没有那份坚持,没有那份信念。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信任的。因为就算没了被俘的挫败,处在这种乱世之中,他也会遇到其他的劫难,没有信念,没有坚持,他还是会变。</p>

李纲为什么广受朝野尊敬?因为人家有没有本事别说,但那份坚持是始终不渝的,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p>

想到这里,徐卫正色道:“征发大军攻伐,非是徐卫能擅作主张,需得朝廷明诏或是宣抚处置司明令。再者,多月苦战,士卒疲倦,更兼金军集于河东,陕西未可轻动。秦参政之议,恕徐某无能为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