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金国**(第2/3页)
作品:《宋阀》架上倒摆了一些书,但相信连何灌带徐卫都没多少兴趣,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城上悬着几张弓,又有刀数口卧于架上,估计是何灌旧日所用。转了一圈,到案桌前,本想在桌后坐坐,看那张椅子估计一**下去也只能替人擦灰,遂作罢。又到书架前,目光一排排扫过,想看看有没有本朝编写的《通鉴》,那是徐卫最近一段时期在看的史书。结果《资治通鉴》没找到,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何灌的几篇随笔。</p>
看起来,应该是何太保偶回行朝时所作,写的是他在前线的一些故事心得。其中有一篇专门写金人攻占襄阳后,他和李纲一次又一次地敦请江西宣抚使折彦质出兵反扑,但折仲古态度闪烁。在这篇随笔里,何灌认为“折氏虽世戍西陲,忠义传家,然宣抚有自重之意”,直接批评折彦质有拥兵自重之嫌。</p>
另一篇则是分析敌我态势,认为金军虽众,但不复当年之勇,是可以战胜的。还有一篇特别引起徐卫注意,这一篇显然只写了一半就停笔了。其中有一句“良臣忠勇,鹏举沉鸷,张氏之后,此二人可倚办大事。”</p>
鹏举是岳飞无疑,良臣徐卫估计是指韩世忠,他的表字正是良臣,张氏则是指张家兄弟。看来,韩岳二将在荆湖一路也杀出一片天地来。何灌资历很老,而且有丰富的带兵经验,更兼韩岳之勇,朝廷支持,荆湖路的神武后军,将来大有可为。</p>
折家的神武前军,一直是南方的头等主力,赵鼎统率的神武中军也扩张到淮西。通盘估计,只要目前的策略能顺利推行,北伐之期就不远了。</p>
徐卫看罢,放还原处。忽闻外头响起轻微的脚步声,他扭头去看,片刻之后,一个身影出现在书房门口。</p>
上一次见她,行朝还设在镇江府,几年过去,她好像没什么变化。甚至和十几年前初见她比起来,除了身段脸庞稍稍丰腴一些外,她几乎还是那个模样。</p>
“书莹,又是几年不见了。”徐卫负手轻笑道。“你表姐呢?”</p>
何书莹轻移莲步踏入房中,她异样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徐卫。她根本没有注意徐卫身上标志最高等级武臣的时服,也看不到徐卫腰上皇帝特赐的笏头金带,她只在意徐卫那张轮廓分明的面庞,那让边陲的风沙浸染得强劲如铁的皮骨,和那张脸上永远坚毅沉稳的神情……</p>
“你一刻也离不得她么?”何书莹轻声问道。</p>
徐卫淡然自若,笑道:“书莹,这可不是姨妹该问姐夫的话,叫人……”</p>
“徐卫。”何书莹这声称呼就叫徐卫不怎么淡定了。</p>
“纵使不称太尉,你至少也得叫我一声表姐夫,直呼我名讳不合适。”徐卫虽然还在笑,可心里却觉得有些怪异。</p>
何书莹不回应,她目不转睛地盯着表姐夫,一张找不出任何瑕疵的脸上渐渐布满了哀伤。徐卫看到她眼中泛起的泪花,看到她拢于腹前渐渐紧握的双手,这位威震北国的统帅有些凌乱了。</p>
像徐卫这种人,他前一世基本上没什么正经的感情经历可言,这一世遇到张九月,一见倾心,有情人终成眷属,说起来感情方面还是比较简单。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懂,联想到上次回朝觐见时这位表姨妹怪异的行为举止,他似乎明白些什么。</p>
“你表姐呢?”徐卫再次问道。</p>
“堂堂太尉,总不该怕我一个妇道人家。”何书莹瞪着一双迷蒙的泪眼,以一种嘲讽的口吻笑道。</p>
徐卫直视着她:“那你想跟表姐夫说些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