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峰回路转(第2/3页)

作品:《宋阀

“嘿嘿,咱是天子之师,赵官家的兵!”有士卒打趣道。</p>

“我是问你们,受谁节制?刘光国和刘光远何在?”徐六急道。</p>

先前放话给捕役的小军官听了这一句,一脚过去,骂道:“你个该死挨刀的逃犯,安敢直呼长官姓名?”</p>

“我是你们长官的故人!带我去见刘光国!刘光远也成!”徐六大声道。</p>

那军官一听,侧首打量他几眼,见这人倒也不像是跑江湖的,心里虽然不信,却还是问道:“既是长官故人,我问你,可知刘安抚出自哪家?”</p>

“刘安抚是刘枢密长子,他二弟刘光世如今是西军环庆帅,三弟刘光远,也在淮西军中作统制官。”徐六脱口而出。</p>

“哎,哥哥,这厮怎这般清楚?”有士卒疑惑道。</p>

军官也是狐疑,思量片刻,又看几眼,道:“且不管,先交给统制官人再说。”</p>

“哪个统制?”徐六追问道。因为他是分管军务的副相,淮西军统制以上的军官,他还知道两三个。</p>

那军官却不再回答他,只顾走路。一阵之后,至营区,来来往往的都是官兵,几名士卒推推搡搡将他赶进一间营房,先是来了一个三十几岁的军官,看了几眼,问了几句,便走了。</p>

又过好一阵,才来一个官人,三十多岁,生得好相貌!身长七尺有余,体魄雄健,神态威武,穿一领红袍,未戴幞头,进营房以后,背负双手,打量徐六几眼,问道:“你所犯何罪?怎敢自称刘安抚故人?”</p>

见他穿红袍,当是五品以上官员,徐六心里有了底,问道:“阁下既不是刘光国,那该是李显忠?”</p>

来人怔住了,背在后头的双手也放开来,疑惑道:“你怎知我是李显忠?”</p>

“淮西军里,能穿红袍的,也就那么三个人。你不是刘光国,又是这般年纪,除了李显忠,我想不出还有谁来。”徐六**发酸的胳膊道。</p>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徐良参知政事不是白当的,分管军务也不是白干的。李显忠北伐有功,虽说整个战局失利了,但有功就必须得赏,朝廷拔擢他为淮西安抚副使,这事还是徐良亲自经手的。</p>

“你到底是谁?”那军官问道。</p>

“你还没有回答我,可是李显忠?或者,该叫你李世辅?”徐六反问道。</p>

连这个都知道?那军官变了有色,沉默片刻之后,点头承认:“我便是李显忠,你终究是何人,报上名来,倘有半句虚假……”</p>

“少唬我!”徐六轻道,“你能归国,任职淮西,都是我弟一手促成。你升任淮西安抚副使的任命,还是我经手的。”</p>

李显忠仔细查看了他的容貌,确实不认得,但把他的话反复思考了一遍,试探道:“我引军归国,赖川陕徐宣抚提携;而拔擢安抚副使,又必经宰执之手。你莫非自认是……”</p>

“不用自认,我便是徐良。”徐六正色道。</p>

李显忠大吃一惊!无论如何,他也不能把身居高位的徐参政,跟面前这个逃犯联系在一起!他不是三岁孩童,遂问道:“你既自称徐参政,何有凭据?”</p>

“你引军归国,在我弟麾下效命攻打延安时,我在绵州的川陕宣抚司。等我回到行朝,你已经到外头带兵了,所以不认得我。但北伐之时,你攻取灵壁,虹县,又助攻宿州,战果报上来后,对你晋升,是我和赵鼎拟定的。”</p>

李显忠还是不信,质疑道:“这些事,想知道,并不难。”</p>

徐六一笑,补充道:“那这么地吧,昔年你和你父李永奇,身陷金营。曾想有投奔西军,我弟命令环庆帅刘光世予以接应,但不幸事泄,你父及满门遇害,你只引二十六骑投奔党项,平青面夜叉之乱,夏主借兵予你,与王枢等人同往延安。后面的事,还需要说么?”</p>

“真是徐参政?”李显忠失声道。此刻,他毫不怀疑徐良的身份,因为能知道得这么详细,已经足以证明了。“那参政如何沦为通缉逃犯?”</p>

“这,说来话长了,但我可以告诉你,朝廷里发生了变故,我必须尽快见到折宣抚,晚了,就变天了!”徐六道。</p>

赵桓指使人发出海捕通缉,遍布两浙路,甚至越过长江,来到了扬州。所以,徐六才会被捕役盯上。但这事淮西军中并不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