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第2/3页)

作品:《宋阀

“然而最可怕是,一旦南方诸军离开襄汉地区的险要,离开淮水的阻隔,进入中原这个四出之地,就等于自废武功,给金军以可乘之机!步军利险阻,马军利旷野,中原地势平坦,正适合金军大规模骑兵军团作战。一旦我朝将南方诸军摆在中原地带,金人一定会撕毁和议,背盟来犯!到时,没有了襄汉的险要和淮水的阻阁,南方诸军将处于不利!这就是金人为何突然提出议和,大方地归还中原淮东之原因!”徐卫以缓慢而坚定的语气结束了自己的发言。</p>

殿上一时落针可闻,君臣久久没有言语。徐卫的话震动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在女真人主动归还中原淮东的背后,还有这样的玄机在!</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徐良适时地出班奏道:“陛下,臣之所以一直极力反对与金议和,正是因为如此!如今,议和,便中金人之计!”</p>

“正是如此!陛下,臣请驱逐金使,立刻宣战!”兵部侍郎胡铨再次提出他的建议。</p>

赵谨拿不定主意,既然连统兵多年,与金军百战的徐卫都这么说,那这事十有八九存在问题。但不议和又怎么办?真如胡铨所说,驱逐金使,立刻宣战么?</p>

正当他迟疑之时,忽听一人道:“此皆徐郡王一家之言,也仅是猜测而已!陛下权宜可听,但不能深信!”皇帝视之,乃枢密院编修官,魏师逊。</p>

徐良有些光火,我弟与金人血战二十载,若论“知金”有谁强过他?你一个小小的枢密院编修,竟敢口出狂言!正要驳斥时,徐卫已经问道:“这位同僚,你担任过缘边地方官么?”</p>

魏师逊四十岁左右,这人挂相,人瘦弱不说,下巴很尖,还往前凸,脸又生得平,真个形容猥琐。听徐卫问,他似乎有些愕然,愣了片刻才答道:“并没有。”</p>

“那你可是奉诏出使过金国?”徐卫又问。</p>

魏师逊不明白对方的用意,答道:“也没有。”</p>

徐卫闻言笑道:“你既没担任过缘边长官,也没有出使过金国,那敢问你自认对女真人的了解比徐某透彻么?”</p>

魏师逊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有人见此情形,出来帮腔道:“徐郡王虽然久镇边陲,但所作的,也无非就是行军打仗。我辈虽在朝中,然太祖时,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民间又有俗语云,书生不出门,可知天下事……”</p>

“这位同僚怎么称呼?”徐卫打断了他的话。</p>

“显谟阁直学士,吏部侍郎,郑仲熊。”这人的品秩虽比徐卫差得远,却不自称“下官”。</p>

“没错,臣受天子差遣,坐镇边陲,干的主要也就是带兵带仗。比不得公等浅吟低唱,指点江山。我这里有首诗,一直没读懂,请公赐教如何?”徐卫说到这里,又回头对皇帝一揖,作请示状。</p>

赵谨能说什么?频频点头。</p>

那郑仲熊不知他何意,遂不接话。只听徐卫吟道:“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p>

话音刚落,满殿哗然!这谁写的!反诗!标准的反诗!大逆不道!好狂妄的口气!是谁!谁写的!</p>

“此诗狂妄至极!不知何人所作?”郑仲熊问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