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徐折并称(第2/3页)
作品:《宋阀》这人倒确实是读书的,他说的仁宗旧事,就是当年宋仁宗和辽道宗在位时,宋辽两国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以至于宋仁宗驾崩,噩耗传到辽国时,辽道宗耶律洪基拉着报丧的宋使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p>
赵谨自然清楚这段历史,听闻此言,高兴道:“诚若如此,四海升平矣。”</p>
场面话说罢,这才命传上酒菜,自然是宫中的御膳规格。倒不知习惯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女真人,是否吃得惯这精细的江南佳肴?</p>
这宴会,尤其是国宴,可不能埋头大吃。得有许多讲究,这首要的,就是祝酒,一般皇帝训示之后,就得由宰相出面祝第一杯酒。徐良故意等了一阵,想看首相折彦质是否有意,结果后者也稳坐不动,徐六这才端起酒杯起身,首先捧向皇帝,然后转向金使们,道:“金使即将启程归国,谨以薄酒,预祝顺利,愿宋金南北,敦睦邦谊。诸位,请满饮此杯!”</p>
厅里一片喝彩,众人都满饮一杯。祝酒之后,气氛就随便得多了,众臣自取酒菜来吃,一边说些闲话。不外乎是女真使者南来的见闻感受,以及宋臣们对于女真好奇的询问。所幸,这次南来的金使中,除了完颜充以外,皆通汉语,交流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p>
那萧裕尤其活跃,尽捡好听的说。席间,众人谈到宋金交兵二十来年,自然就不可避免地说起宋金的将帅们。女真战将给宋人留下赫赫威名的太多了,战争早期,几乎是一边倒,女真将士们摧枯拉朽一般扫荡着两河。</p>
萧裕饮下一杯酒,朗声道:“陛下,臣此次南来,不辱使命,与南朝缔结和议,睦邻友好,原该是得偿所望。只可惜一件事情!”</p>
赵谨听他这么说,放下杯子赶紧问道:“金使还有何事未能达成?只管说来!”</p>
萧裕答道:“此前,贵我两朝累年交兵,将士浴血疆场,生死搏杀,虽说各为其主,但南军却有几员大将,是我们金人也钦佩的!此番南下,便是希望能见上一见……”</p>
话刚说到这儿,枢密院一签书笑问道:“且慢,萧副使且说来,是哪几员大将?”旁的宋臣都笑着有意看向折彦质,等着给金人一个惊喜,纷纷询问萧裕答案。</p>
就连皇帝赵谨也催促道:“金使想见何人?朕定让你如愿!”</p>
萧裕很有点说书的潜质,还故意卖个关子,清清嗓子,这才道:“这头一个,便是贵朝川陕长官,徐郡王。”</p>
此话一出,厅上一片大笑,大宋方面的谈判代表,那礼部员外郎道:“萧副使,徐郡王未及弱冠就已经投身行伍,转战南北二十余年,人称紫金虎,谁个不知?哪个不晓?”</p>
萧裕一笑:“那尊驾可知,徐郡王这绰号,还是由我们金人叫出来的?”</p>
“哦?下官本以为这是民间和军中的俗谓,怎地还有典故不成?”那员外郎问道。这也怪不得他不晓得,徐卫在紫金山浮桥一战成名,当时而言,确实是名震天下,只不过一来时间久远了,二来他后头所立战功远远超过从前,天下便流传着他近来的传说,倒把这成名仗给淡忘了。</p>
萧裕遂大略地讲述了当年的紫金山一战,道:“此战之后,我军中当时有一书生辈,作词以记之,中有一句‘桥浮流湍,虎拦紫金’,传开之后,便称徐郡王为紫金之虎。”</p>
赵谨听后对众臣笑道:“臣也听说徐卿花名紫金虎,却不想还有这段典故。金使,可不巧,徐卿为国家长城,累年镇守西陲,你若是想见他,恐怕还得川陕走一遭!”</p>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参知政事秦桧忽道:“陛下,却也无妨,宋军名将也不止徐郡王一人,且听萧副使还有何说道?”</p>
众臣七嘴八舌,纷纷称是。今天大名鼎鼎的麟王在场,就先不说徐郡王了。</p>
萧裕饮了一杯,又道:“在徐郡王之下,便要首推一人。我朝梁王在世时,曾有言说,南军诸将,入我眼者,唯三人而已。其一,便是老种;其二,便是徐卫;其三,折彦质是也。”</p>
宋臣们都忍住笑,这金使好没眼力,折王如今就坐在厅上,他却不知!只是有眼不识金镶玉!</p>
赵谨毕竟年轻,有些玩性,故意不说破,问道:“怎地?折彦质在贵国也是好大威名?”</p>
“回陛下,徐折二帅,皆是威名暴于南北,在金境,向来是徐折并称的。”萧裕答道。</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赵谨听罢点头,开起了玩笑:“朕不妨告诉你,徐卫虽远在西北,然折彦质就在这厅上,金使可认得出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