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玉玺之谋(第1/3页)

作品:《三国之席卷天下

吾靠!你小子能封了什么玩意?秦峰心里一惊,只好拜了拜。</p>

就听汉献帝说道:“吾封汝为常侍,今后便在吾的左右,你我君臣同心,将来诛杀董贼……,汝虽然是内侍,但是若有那么一天,吾答应汝立于朝堂之上……。”</p>

秦峰听到后心里一惊,吾靠!成常侍了!还要随驾!有一想,若是再拉几个进来,成新版十常侍了,那董卓就是何进喽。</p>

汉献帝又与伏皇后说了一会话,感谢她的伏家帮助自己。便想着今后应该励精图治,不可荒芜。就急急忙忙要离开,从今天开始就励精图治。他便起驾回宫,然而还没出门就感到不对,转身道:“禾常侍,随吾回宫吧。”</p>

骂那隔壁的!秦峰暗骂一句,然而事已至此,他若是不去立刻就露馅,只能过去忽悠几天了。他突然就想到,火烧洛阳后孙坚在皇宫井中发现了玉玺,没准之前宫中有什么变故。自己既然有机会接近天子,何不乘机将玉玺偷来,将来若是有那么一天,也好光明正大……。</p>

想到这里,他就来了精神。便示意赵云等人不可鲁莽,就跟着汉献帝走了。</p>

秦峰后世来的,哪里能跟古代的大贤相比。随汉献帝来到甘泉宫后,奏对之间,也就说说些理智而富有哲理的伟人格言。</p>

比如:拿破仑说: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p>

比如:鲁迅先生说地: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p>

汉献帝也只是十三四的少年心性,被激励一番也就足够了,见秦峰说的字字珠玑,针针见血,所以对他越发看重,什么事情都会征求他的意见。</p>

这甘泉宫秦峰十分熟悉,当初就是在这里,将汉献帝的老爹汉灵帝,给三拳打死了。所以秦峰无聊的时候就畅想一下今后的发展,缅怀一下前几年发生的事情,因此也很快打发了两日过去。</p>

这一日,汉献帝在书房读书,因为秦峰说过,知识就是力量。</p>

秦峰侍立一旁,百无聊赖。他的知识结构横跨千年,在他看来,这六经就是过眼云烟,不读也罢。没一会的功夫,便靠在柱子上打瞌睡。房间内十几个内侍宫女,畏惧秦峰的权势,见他竟然在皇帝背后睡着了,也不敢多言。</p>

这时外面当值的常侍德全进来奏道:“辅国将军董承大人到……。”</p>

董承乃是汉献帝的舅舅,亦是外戚之一,历来是最亲信之人,献帝一听急忙放下纸笔,就宣他觐见。</p>

又一个历史有名的人物,衣带诏的董承!秦峰便睡意全无,反而是惊醒,倒要看看这董承是个什么模样。</p>

不一会便进来一位中年人,留着长髯,双目有神,鹰钩鼻子,文质彬彬中,又有一股军中的气势。</p>

汉献帝便遣走内侍宫女,独留下了秦峰,并解释道:“此乃伏家死士禾山,乃是心腹,董爱卿不必有什么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p>

伏家也是忠于皇室的外戚,董承便不疑有他,道:“董卓狼子野心,今日召集百官到丞相府,不出几日便要迁都长安。想来宫中也即将有所动作……。”</p>

汉献帝闻言叹息,道:“本以为十八路诸侯会诛灭了董卓……。”</p>

董承亦是摇头,心说这十八个加起来,也没有成事,道:“陛下这几日一定要小心谨慎,万一董卓借机自立……。”</p>

汉献帝闻言大惊失色,心说如此一来,我不就死定了嘛,急道:“舅舅,如之奈何!”</p>

称帝!秦峰不免想到,董卓确实素来有此意,尤其是迁都长安后。后世就是王允与吕布假传圣旨,说汉献帝禅让帝位,就此骗董卓入宫后谋害。</p>

董卓势大,拥兵数十万。</p>

董承无计可施,只是摇头,勉励道:“当谨慎,当从长计议……。”</p>

一个舅舅,一个外甥,顿时愁眉不展,气氛一时间跌落谷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