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真正神医(第1/3页)
作品:《宋医》雪霏儿噘着嘴走到老太太身边,大声道:</p>
“奶奶!神医想赖皮!不肯拜杜大夫为师!”</p>
庞母哼了一声道:</p>
“钱不收!你自食其言,妄称神医!”</p>
钱不收脸色铁青,走到床边弯腰凝视**奶玉儿,问道:</p>
“奶奶,感觉如何?”</p>
“好多了……,能喝点粥了……,多谢……,多谢神医挂念……”</p>
钱不收在床边凳子上坐下,凝神给**奶诊脉。好一会,慢慢站了起来,先摇摇头,又点点头,声音嘶哑地说道:</p>
“没错,**奶已经脱离了危险,这病……,真叫他给治好了……!”</p>
钱不收走到杜文浩面前,一声长叹,撩起衣袍,就要跪倒。</p>
阎妙手和憨头却先抢步上前,扶住了他。</p>
钱不收奋力一振,将两个徒弟推开,随即双膝跪倒,给杜文浩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口中道:</p>
“钱乙叩见师父!”</p>
杜文浩身子猛地一震,急声问:</p>
“你说什么?——钱乙?你叫钱乙?”</p>
“是!”</p>
杜文浩上前一步,俯身问道:</p>
“你……,你真是钱乙,钱仲阳?”</p>
钱不收跪倒时,阎妙手和憨头也只能跟着跪倒磕头。</p>
憨头听见杜文浩对师父钱不收直呼其名,很是有些生气,愣头愣脑说了句道:</p>
“师祖,你好生无礼,怎么直呼我师父名讳……?也对,你是师祖,当然能叫我师父的名讳,——咦!不对啊,你怎么知道我师父的表字?很少有人知道的啊。”</p>
阎妙手在憨头脑袋上拍了一记:</p>
“什么师祖!别乱叫!”</p>
憨头揉揉脑袋,有些委屈:</p>
“师父都拜他为师了,他当然就是我们师祖了!”</p>
“闭嘴啊,你!”</p>
“本来就是嘛,干嘛要闭嘴?”</p>
杜文浩不理他们师兄弟两争执,惊讶万分望着钱不收上下打量:</p>
“你……,你真是钱乙钱仲阳?”</p>
“是,你认识老朽?”</p>
钱不收的名在本地很少有人知道,更不要说表字“仲阳”,几乎无人知晓,只知道他叫神医钱不收。现在这杜文浩竟然叫出他的表字,钱不收心中愕然,所以抬起头问道。</p>
杜文浩如何不知。</p>
钱乙,字仲阳,乃宋朝名医,尤其擅长儿科,医史上称为幼科鼻祖,独创了一套适应小儿用的“五脏辨证”法。</p>
钱乙在前人基础上新创了许多独到的妙方,最有名的,就是至今还广为应用的“六味地黄丸”。</p>
除此之外,还有治疗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汤。</p>
包括先前钱不收要换杜文浩医方时提到的两个经方,——“七味白术散”和“泻白散”,都是沿用到今天的中医临床常用经方。</p>
杜文浩听了钱不收这话,顿时恍然,难怪这老头对儿科如此擅长,又说那七味白术散和泻白散是他的秘方,原来都是真的,他就是这两个方子的发明人神医钱乙。</p>
关于钱乙的生平事迹杜文浩小时候就听伯父说过。</p>
后来学医史也学过。</p>
想不到自己穿越来到北宋,竟然收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神医当徒弟。</p>
既然知道了钱不收就是钱乙,杜文浩便明白为什么这位神医如此孤傲了。</p>
钱乙的母亲在他刚出生不久就去世了,他父亲医术不错,尤其擅长针灸,但是为人不怎么样。</p>
在他三岁的时候,抛下他东游出海,寻仙访道去了。</p>
钱乙是姑父姑母养大的。</p>
正因为他幼年遭此大变,所以对幼儿特别关注,主攻儿科,终成儿科的一代神医。</p>
但也因为他小时候的悲惨遭遇,缺乏家庭的温暖,所以性格有些孤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