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中医不是慢郎中(第2/3页)
作品:《宋医》英子赶紧跑去拿来棉签,庞雨琴用棉签小心地伸进詹母嘴里,卷出里面的粘痰。</p>
见此情景,杜文浩忽然心头一动,对啊,急性心衰会产生大量泡沫样痰液,这是痰证!能否从这上面选择相关经方呢?</p>
尽管急性心衰病位在心,但发病却与肺脾肾肝功能失调有关。因为肺主气,脾主运化,肾为气之根,肝主疏泄。如果肝郁气滞或脾失运化,津液不能敷布,聚而成痰,痰浊壅肺,肺气不利,即可导致痰瘀痹阻心脉。</p>
所以,痰浊与瘀邪是诱发急性心衰的症结所在。治心衰必须治痰浊和瘀邪!</p>
可是,痰瘀交葛出现的征候非常多,现在必须准确辨证,才能确定最后用方。</p>
杜文浩重新凝神诊脉、望舌和望诊,询问詹母的身体感受,从咳痰粘稠,低热口干,苔黄腻,脉数,另加心衰症状,辨证为痰瘀痹阻心脉,郁而化热。</p>
决定清热化痰、理气活血、通阳散结。</p>
有了辨证,用方就好办了,略一沉吟,决定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p>
情况紧急,又缺乏静脉给药的手段,看来只能冒着肠梗阻的风险给药了。好在詹母食道里已经插着胃管,可通过胃管直接进行鼻饲给药。</p>
为了尽可能避免肠梗阻,同时心衰起始发生,尚未出现休克昏迷直接危及生命,尚有一些时间抢救,所以杜文浩决定模仿静脉滴注方式,少量多次连续频服用药,让肠胃连续缓慢吸收。</p>
一碗汤药庞雨琴整整喂了一个多时辰,又接着喂第二碗,换成参附龙牡汤回阳救脱。喝完了再换回去。</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同时继续用吴茱萸研末调醋外敷涌泉穴止呕。</p>
詹母病危,林青黛、雪霏儿得到消息都过来帮忙。换着给她喂药、敷药。</p>
一直抢救到大年三十晚上,詹母的心衰这才终于慢慢缓解了。</p>
当杜文浩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之后,众女都松了口气。</p>
眼看詹母病情稳定下来,庞雨琴见杜文浩一夜没睡,眼睛都熬红了,心疼地连说带劝让他回屋睡一会。</p>
杜文浩答应了,为了应付后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急救,还是趁现在病情暂时稳定回去睡一会。</p>
可是,他刚刚睡了没一会,便被英子急促地叫醒了:</p>
“少爷!不好了,老太太快死了!”</p>
杜文浩吓了一跳,一骨碌爬起来,一边穿鞋一边问:“怎么回事?”</p>
“老太太两眼翻白,出气多进气少了!”</p>
“啊?怎么不早告诉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