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良药未必良医(第2/3页)

作品:《宋医

离经之血,聚集凝结,遂成瘀血,以致崩漏。</p>

所以,要治本疾,须当去瘀生新,使血循经而行,舒其气血,令其条达,否则,旧血不去,新血不生。</p>

故卑职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p>

可是,依旧如石牛入海,没什么效果,每每回想起来,着实让人费解,不知卑职用方何处不当。唉!”</p>

郑院使又望向小方脉(儿科)钱乙:“钱大人,你是如何辩证施治的?”</p>

钱不收道:“皇后娘**病,老朽是新近才接诊的,娘娘漏下已经多年,正所谓‘久漏当攻’,老朽以为,这时当用祛瘀和固涩配伍成方,活血化瘀是首选,瘀去经净,也就是说,初用之时,经量反多,但一般说来,会逐渐减少。</p>

具体到皇后娘**崩漏,娘娘漏下日久,气虚夹瘀,应当补气逐瘀,而不能一味通瘀,祛瘀不忘补血,瘀去血自归经。”</p>

“钱大人能解说一下你的用方配伍吗?”</p>

“老朽斗胆,没有按名医经方增减配伍,而是自行拟方,用方主要是,益母草为君药,去瘀生新;瞿麦为臣,下血闭,通瘀滞;川芎为血中气药,通达血气;藏红花、仙鹤草养血、行血和止血,行中有止。</p>

余药辨证配伍。老朽用这方治愈多名崩漏妇人,颇有心得,却偏偏在皇后娘娘这医药罔效,老朽也是十分的费解。</p>

“杜大人既是我的上司,也是我的恩师。恩师对我教导良多,他的用方神出鬼没,常常剑走偏锋,收到奇效。这一次咱们恐怕还得更多仰仗恩师的教导,找出良方来,反正老朽是没有办法了。”</p>

说到这,钱不收也是连连摇头,面露愧色。</p>

接下来,外科太医丞李庆泰介绍道:</p>

“卑职有一验方,也是屡试不爽的,用这方治愈了多人,就是用血余炭(用人的头发煅炭而成)。血余炭性平,药力温和,有止血、散瘀的作用。</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发为血之余,又为肾之荣,肾主藏精、生髓,所以煅炭存性之血余炭又有补阴之效,很适合治疗崩漏。</p>

止血不留瘀,既可活血,又可补阴,卑职用此药为君,辨证配伍用方,颇具灵验。</p>

但是,给娘娘用了,却半点效果都没有。卑职苦思不得其解。”</p>

口腔科太医丞吴忠辉捋着胡须摇头晃脑道:</p>

“说起验方,卑职也有一治崩漏的偏方,乃是用芹菜,连茎带叶一起晾干,吃的时候切碎放入锅里,做面条汤吃,颇有奇效。</p>

这方子前次卑职说过了,但诸位均认为山野偏方,难登大雅之堂,不宜用于皇后娘娘治病,所以没有试过,现在可否一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