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贪杯祸福(第2/3页)

作品:《宋医

王润雪道:“这个主意倒是不错,不过柱子和另外两个厨子走了,我们倒是没有关系,大夫人和六夫人的饭菜怎么办?”</p>

石头道:“奴才想好了,他们不过去一个月就回来,期间大夫人房里和六夫人房里的饭菜奴才做就是。”</p>

林清黛惊讶地看着石头道:“你还会做饭啊?”</p>

石头道:“学过几年,不精但还过得去,今天晚上要不奴才先做了一顿给老爷和夫人尝尝?”</p>

杜文浩道:“我看可以。”</p>

石头躬身施礼后轻声退下,然后将门关上走开了,</p>

庞玉琴道:“这个石头看来不错。”</p>

杜文浩突然想起若云的话,再觉石头所思所想都很长远,说话也彬彬有礼,办事也周到,不禁有些怀疑,但却没有说出口来。</p>

王润雪道:“老爷,您在想什么呢?”</p>

杜文浩这才回过神来,道:“就是和你们商量一下,杨老爷子给我们的东西里,我让青黛看了看,有田地有店铺,还有二十几家佃户可以收租,既然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该去过问一下。”</p>

庞玉琴道:“那刚才石头在,相公为何不说呢?”</p>

王润雪道:“姐姐忘记了,石头毕竟才来十几天,钱的事情他一直没有接手,我也不准备让他这么快就什么都管了,我想老爷大概也是有这个想法的。”</p>

杜文浩道:“说的是,听青黛说,我们这个山庄后面的那一大片空地除了一小部分我们买这个宅院的时候就已经一并买下之外,另外的将近三十多亩地就在杨老爷子给我们的地契里,大概他也考虑到这样给我们,我们好安排吧,所以我想要不将宅院可以在扩大一些。”</p>

王润雪道:“一切都听老爷的,您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p>

林清黛道:“田地我抽空去看看,店铺就劳烦二夫人带着人去看看了。”</p>

王润雪道:“那就让怜儿和玉兰去好了,相公,你看带上石头可否妥当?”</p>

杜文浩道:“那也是可以的,我看他主意挺多的,就这么着吧。”</p>

林清黛迟疑片刻,低声道:“我觉得这个石头做事不想是个下人,倒像是一个大户人家呆过的一样。”</p>

王润雪愣了一下,道:“应该不会吧?不是说就是一个下人吗?”</p>

杜文浩道:“不管这些,我们先忙眼前的事情。”</p>

出了庞玉琴的院子,王润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杜文浩和林清黛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去了前院。</p>

“文浩,我看着石头就是觉得奇怪。”林清黛又说起这件事情。</p>

杜文浩道:“反正近**们要挑选护院,你不妨试一试他,”</p>

林清黛道:“您的意思是……”</p>

杜文浩道:“附耳过来。”说完便在林清黛耳边低语几声,林清黛微微一笑,点了点头。</p>

林清黛道:“还有三天就是十五了,这一次您看让谁和我去远山县进购药材?”</p>

杜文浩道:“你是一定要去的,辛苦你了,要不你带上石头吧。”</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div>

林清黛莞尔道:“我和你想到一处去了。”</p>

杜文浩道:“我们一向都可以想到一处,不是吗?”</p>

两个人到了前院,石头过来,道:“五夫人,招来的护院都到齐了,就等您了。”</p>

杜文浩便让他们两个去了,自己则让下人备车去了五味堂,后话不说。</p>

晚上的时候,杜文浩回到家中,石头送到杜文浩书房一封信,杜文浩打开一看,不过是一幅画,画中有山有水,水边有一扁舟,岸边是茂密的竹林,竹林边站着一个女子,却只是背影,没有一个字。</p>

杜文浩看着眼熟,拿着画想了半天,对石头说道:“谁送来的?”</p>

石头道:“一个少年,奴才正好在门房,便收着,那人什么也不说,递给我便走了。”</p>

杜文浩看了看,道:“怎么一个字也没有?”</p>

石头道:“奴才也不清楚。”</p>

杜文浩便让石头退下了,将画放在书案上,坐下再看,发现山巅有一只鸟,画的很小,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杜文浩笑了,自语道:“晏紫,燕子,哈哈哈,有意思,这个丫头还给我打哑谜呢。”</p>

藿香端茶进来,见杜文浩自言自语,便道:“老爷这么高兴啊?”</p>

杜文浩道:“故人来了一封信。”</p>

藿香将茶放在杜文浩面前,看了看画,道:“不就是一幅画吗?哪里有什么信啊?”</p>

杜文浩笑着说道:“要不怎么说写信的人古灵精怪呢?”</p>

藿香看了半天,道:“那信上说什么了吗?”</p>

杜文浩道:“没有说什么。”</p>

王润雪进来,见了那幅画,便道:“谁说没有说什么啊,说了的,我都看出来了。”</p>

杜文浩道:“不过画的是晏家寨的风景,山巅的那只鸟是燕子,燕子即为晏紫,就是紫儿的名字。”</p>

王润雪道:“也可以像相公这样理解,不过也可以是一句诗。”</p>

杜文浩道:“哦?那你说出来我听听?”</p>

王润雪看着那幅画,说道:“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p>

杜文浩笑了,道:“瞧你,我看紫儿并无此意。”</p>

王润雪道:“还有一句,相公可想听啊?”</p>

杜文浩道:“好啊,你且说来。”</p>

王润雪道:“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p>

藿香道:“奴婢虽不懂什么诗词,不过奴婢倒是觉得后一首更加贴切一些。”</p>

杜文浩道:“哈哈,藿香说的对,我觉得也是,这一首不但应了景,也应了晏紫的名字,这首诗应该是唐代诗人韦庄的燕来吧?”</p>

王润雪道:“相公记性真好,正是!”</p>

第二日,孙和宴请杜文浩,杜文浩如约而至。</p>

席间。</p>

孙和道:“我上奏朝廷的辞呈已经准了,不过还要等三个月新的知县上任,我才能走,和先生喝酒的时日不多了,从前不觉得,如今想来竟有些不舍。”</p>

杜文浩笑着说道:“我也一直没有问起大人的故里何处,这一走是不是很远呢?”</p>

孙和道:“在南边,也不是很远,到时候一定请先生过去小住几日。”</p>

杜文浩心想秋试已经结束了,不知柳子旭考得如何,离发榜的日子也不远了,他一直没有托人带个信过来,也不知道情况如何。</p>

杜文浩道:“孙小姐的心情还好吧?”</p>

孙和道:“小女倒是没有什么,唉,其实我和她娘也知道她并不满意冯家的亲事,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个柳子旭,也就是给她教书的那个穷书生。”</p>

杜文浩只是哦了一声,也不多说,只是低着头喝自己的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