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章拒绝圣旨(第2/3页)
作品:《明末:奸雄吴三桂》当今陛下已然继位,又听闻先前吴总兵不受贼兵诱惑,没有做出那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圣上听闻万分欣慰。</p>
特下旨,封吴总兵为平西侯,望吴总兵能继续向朝廷效忠,为大明尽忠。今儿个,杂家是前来宣旨的。”</p>
这太监看着吴三桂满脸笑意的说着。</p>
只是吴三桂心里却是瘪瘪嘴,要说华夏历朝历代,最不值钱的爵位就是明朝。</p>
怎么说呢?</p>
明朝的爵位分封有着严格的制度,一般情况下想要封侯,十分困难。但即使是你封侯之后也没毛用。</p>
为何?明朝的爵位就只是一个名头而已,仅此而已,只能代表你踏入了贵族的行列。除了每月能拿着那么一点爵位的俸禄,其他啥也没有。</p>
想要封地?抱歉,明朝自朱棣之后,爵位只是一个名号,封地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你没有。</p>
所以说,明朝的爵位是最不值钱的。</p>
你看人家唐朝的,人家汉朝的,封爵,那是要食邑的。那是货真价实的爵位。</p>
所以吴三桂对南京晋升他为啥平西侯,完全就是不感兴趣。不过就是想要用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来拉拢他罢了,仅此而已。</p>
这太监说完之后手向后一伸,那小太监赶紧就递上了一份圣旨。</p>
“吴总兵,杂家知道你是行伍出身,不在乎这些细节,今日杂家也是突然到访,你没有准备,所以杂家就不和吴总兵要求这些繁文缛节了。</p>
今个儿,这圣旨杂家就给你了。”</p>
古时的宣旨,那是要摆上香炉啥的,手续比较麻烦。在明朝前期以及中期,军中武官接旨更麻烦,那个时候朝廷为了打压武人的地位,武人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要跪下接旨。</p>
但到了明朝末期,战事频发,武人的地位迅速得到提升,特别是边关的这些将领,他们为了恢复自己的地位,曾一度是听调不听宣。</p>
接旨也显得有些潦草,那些前来宣旨的太监也害怕惹恼了这些手握军权的大将,一刀将自己给咔擦了。</p>
所以到明末时期,武官接旨也显得十分随意。一般太监都不愿意给武官宣旨。</p>
吴三桂看着递过来的圣旨,似笑非笑的看着这太监道:“王公公,你说这圣旨我是接还是不接呢?”</p>
王公公顿时楞了一下,随后脸上又堆起笑容道:“哎哟,我的吴总兵呐,你可别吓唬杂家。这是圣旨,吴总兵当然得接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