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章巴林部落(第1/3页)
作品:《明末:奸雄吴三桂》吴三桂没有携带什么粮草补给,只是购买了一批牛羊宰杀,然后腌制成肉干带在身上。</p>
他的心里很清楚,其实骑兵最好的粮草就是肉干和马奶等,这些就是最好的粮草。</p>
成吉思汗就是凭借马奶和肉干就可率领骑兵长驱万里。</p>
夕阳已经挂在天边,看着前后奔腾的骑兵,吴三桂深吸一口气,大同总兵周福申也早就已经归顺了他。</p>
很正常,周福申祖上是吴家的下人,后来到了周福申这一代的时候,吴襄见周福申小小年纪就十分聪慧,因此就将他开始培养。</p>
后来周福申果然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在十五岁时就进入到了吴家的家兵队伍当中。</p>
二十多岁就被吴襄提拔为游击将军,现在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因为九边之前损耗太大,明廷所用将领几乎是所剩无几。</p>
崇祯在没有办法之下,只能从吴家的军事集团当中提拔参将到各个军事重镇上去担任总兵。</p>
.....</p>
从京师赶到大同的路程有七百多里,就算是吴三桂带着一万骑兵快马加鞭,也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p>
这还是他并没有携带什么辎重的缘故。</p>
一般骑兵的速度,一个时辰是六十里左右,按照道理来说不需要这么久。</p>
但要考虑一个问题,骑兵说到底不是后世的装甲部队。</p>
战马也是需要休息的,他不可能一直马不停蹄的跑,那些什么八百里加急军报,他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信息送到,就是因为路途当中的驿站,每到一个驿站就换马,然后继续快马加鞭,采用这样的方式,让速度都维持在一个时辰六十里左右的速度,所以可以很快的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p>
但这大队的骑兵不可能,而且也需要爱惜战马,节省马力。</p>
因此一天的行进路程就是一百五十里到到一百八十里左右。</p>
............</p>
宣府,多尔衮的中军大帐</p>
“率领一万骑兵出了京师?向大同方向奔去?”</p>
多尔衮收到这个消息时,吴三桂已经出来三天了。</p>
“本王知道了,你下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