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公子妙计,征服朝臣(第2/3页)
作品:《大秦之国运无双》“臣遵命。公子,赵国虽也能凑出30万大军,但他们得布防各处要地,势必分散兵力。”</p>
王翦解释道,“而我军分兵两路,南北两个方向夹击邯郸,势必让赵国首尾难以兼顾。”</p>
“敢问王将军,若赵国集中优势兵力,对我两路大军各个击破,又该如何应对?”</p>
面对史上留名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扶苏并没有露怯,而是胸有成竹地反问道。</p>
“无妨,若是赵军孤注一掷攻我一路,我军只需紧守营寨,便可抵挡赵军的进攻。而另一路,则可势如破竹直趋邯郸城下,令赵军不得不回援,即可破了赵军各个击破的意图。”</p>
“若是赵军固守要地,以逸待劳,又当如何?我军远出征战,势必难以持久。”</p>
“若是如此,便是比拼两国的国力了。我大秦国力远强于赵国,经得起消耗,赵国却经不起消耗。通过战略相持拖垮赵国,赵国便会崩溃,不败而败。”</p>
“战略相持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且我军劳师远征,路途消耗远大于赵国。”</p>
“公子言之有理,互相消耗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敢问公子可有更好的计策?”</p>
王翦反问道,扶苏的几个问题,让他起了考校之心,公子对兵法的理解,出乎他的意料。</p>
嬴政、昌平君等人也颇为诧异,目光灼灼看着扶苏,想知道他会给出什么不同的回答。</p>
虽然赵国自长平之战之后便一蹶不振,但论军力,依然是六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p>
满朝文武,都没有一战灭了赵国的把握,不得已之下,只能采取逐步消耗赵国的下策。</p>
“他只是十三岁的孩子。”嬴政回过神来,暗自苦笑,怎么能把希望寄托在扶苏的身上?</p>
这位长子虽然素来聪慧,但却不喜征战杀戮,他怎么可能会有一举灭了赵国的良策?</p>
“以李牧之能,势必不会坐以待毙,当会集中优势兵力,寻找机会先攻我一路大军。”</p>
“南路有漳水天险相隔,对双方来说都是易守难攻,若我是李牧,必然不会选择这路。”</p>
“因此,李牧破局的唯一机会,便是桓齮将军率领的北路大军,王将军以为然否?”</p>
扶苏侃侃而谈,历史上李牧就是这么干的,他加了点自己的理解,便成了他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