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晒盐法,制造精盐第二更,求鲜花,求评价(第2/3页)

作品:《我!最强皇帝!

起身出门,飞至东海海岸,从系统中兑换出一套晒盐法,就在海边实验起来。</p>

从系统那里,姜子画得知了这套晒盐法的使用方法,也知道了粗盐和细盐之间的区别。</p>

粗盐是最低廉的盐,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方法,只要有海有地,是个农民就能晒成。</p>

这种盐没经过任何处理,只不过晒起来容易,价格很低,品质自然也很差。</p>

粗盐晒成结晶以后,里面有大量颗粒物,存在着许多杂质,海水里的沙土杂质全部混合在盐粒中,颗粒更大咸味也更大,口感十分难吃,嚼起来就跟咀嚼沙土差不多。</p>

细盐的颗粒比粗盐小,里面没有粗盐那些杂质,口感极好,既没有咀嚼沙土的感觉,也没有硌牙的感觉。</p>

但细盐的晒制工艺比粗盐复杂困难许多,以当时的晒盐技术,晒出一麻袋粗盐来,兴许还晒不出一小撮细盐。</p>

于是细盐稀少而珍贵,成了只有皇室才有资格享用的山珍海味,寻常人家吃的都是未经任何处理的粗盐,还不是天天都能吃上。虽然口感不好,可价格不及细盐的千分之一,这也让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细盐。</p>

之前齐国用的是煮盐法,乃是千年前的古老传统方法,靠着火把海水煮干,效率极慢,能维持整个齐国盐业的需求已经是奇迹。</p>

所以姜子画听了系统的建议,看到了盐业中的商机,用他从系统兑换的晒盐法尝试晒盐。</p>

稍微试了试,姜子画大为满意,新的晒盐法效率很快,晒出来的都是之前极难制造的细盐,晒细盐的速度比以前晒粗盐还快。</p>

不但如此,用新晒盐法晒出来的细盐,品质比如今市场上任何一种细盐都要好,要是能把这养的盐推向市场,一定是有口皆碑的火爆产品。</p>

盐本就是紧缺的必需品,一般人能吃上盐就不错了,哪里还去奢侈吃的是粗盐还是细盐,只要能晒出来,那就不愁没有销路。</p>

试验成功了,姜子画开始尝试量产,他回到京城,在科举考试还在进行的时候,着手推广晒盐业。</p>

让手下人把齐国各地从事盐业生产的人召集在一起,又招来许多百姓,在东海边上开设盐场。</p>

以前地盘都是属于王公贵族都,要是姜子画要在海边弄这么大一片田产,一定要遭到贵族反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