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包围怡凤居

作品:《大唐:我把功臣坑死在凌烟阁

重阳节这天,怡凤居热闹非凡。</p>

李玄给袁守诚出了个主意,说是九九重阳倍思亲,那些在长安以外的节度使和各级大小官员,还有大客商,很有可能都回到长安。</p>

如果这个时候,袁守诚在怡凤居搞个庆典,自然就会吸引很多人来。袁守诚捏住了他们的把柄,让他们在朝堂之上帮他说些好话,皇帝要册封袁守诚为大唐第一相师,还不是水到渠成吗?</p>

可袁守诚失望了,这天,并没见任何官员前来,哪怕是平时经常来的守门的小统领也不见踪影。</p>

好在袁守诚见有钱人多,也乐得狠狠敲一笔,暂时不与李玄计较。</p>

他哪知道,这个时候,京城的五品以上官员,都正跟着皇帝前去昭陵谒拜已故的长孙皇后。其他官阶小的不够资格去昭陵的,在这种时候,也不敢公然娱乐,都呆在家里闭门谢客。</p>

重阳祭长孙皇后,是魏征向皇帝提出来的。前几天早朝的时候,一直在昭陵监工建造的阎立本回宫复命,说是昭陵六骏已经雕刻完毕,请圣上移步昭陵一观。魏征也就恰到好处地提出重阳祭拜长孙皇后,李世民欣然准奏。</p>

除阎立本不知情外,李玄早就暗示了魏征和李淳风,因此,他俩将会在朝堂上合演一出好戏。</p>

傍晚时分,圣驾回宫。在宫门口,忽有御史来报,说是皇上祭拜长孙皇后之时,长安城中风月场所怡凤居竟然大肆搞庆祝活动,实是对皇权的不敬和对长孙皇后的污辱。</p>

李世民大怒,下令立即严办。好久没带兵的尉迟恭手痒了,主动向皇帝提出要带千牛卫捉拿人犯。</p>

就在尉迟恭出发的时候,李玄和翼国公秦琼也都商议妥当。李玄在怡凤居大门口茶肆候着,秦琼则一身戎装,带着巡街的士兵,埋伏在了怡凤居后门。</p>

见尉迟恭带着千牛卫,手执玄铁单鞭气势汹汹前来,李玄赶紧迎了上去。</p>

见有人挡道,千牛卫立即驱赶。李玄高喊道:“好久不见鄂国公,李玄在此有礼了!”</p>

尉迟恭骑在踏雪乌骓马上,早就瞧见了李玄。他没下马,把李玄唤到身边道:“李玄,你附上江夏郡王后,还不把老夫瞧在眼里了,人都见不到你。”</p>

李玄赶紧躬身道:“鄂国公,小的失礼,改日自当去鄂国公府谢罪!鄂国公一直在家修养,今日缘何带兵出行?咦?!还是皇帝的千牛卫,莫非发生了什么大事?”</p>

尉迟恭道:“哈哈,李玄,老夫今天是主动向皇上请命的!终于出了口恶气,老夫今日定要给袁守诚这老小子好好教训教训,瞧他以后还敢开这怡凤居把长安城弄得乌烟瘴气不!”</p>

李玄淡淡一笑道:“鄂国公,我就知道你会来的,所以在此等候你多时了!”</p>

尉迟恭大为惊讶,李玄神秘地轻声道:“鄂国公,今天是什么日子?九九重阳,皇上祭拜昭陵。可你瞧瞧,这怡凤居竟然搞得这么喜庆,他不惹灾那就没天理了。”</p>

“鄂国公,我就知道肯定有御史会参上一本,皇上必然震怒,定要捉拿这袁守诚问罪!呵呵,听说以前鄂国公找这老小子晦气,可朝中有人阻挠,鄂国公一直没能动得了他。如今他得罪了皇上,还有谁敢帮他说话?我瞧这满朝文武,鄂国公是最瞧不顺眼袁守诚的,所以料到鄂国公定会向皇上讨了这差使。”</p>

鄂国公咧开了嘴,对着李玄翘了翘指。</p>

李玄又道:“鄂国公,你就打算这么进去捉拿袁守诚吗?”</p>

鄂国公一瞪眼道:“对呀!我等这机会多少年了,今天怎么会放过他?”</p>

李玄道:“鄂国公,捉拿人犯,本是小吏之事,鄂国公身份何等尊荣,岂能亲自进去捉拿?在下倒有个主意,可让鄂国公尽情羞辱这厮,大出一口恶气,再把他押送刑部大牢。”</p>

尉迟恭大喜,赶紧问李玄有何妙计。李玄献策,由他先进去,凭他一翻言语吓破袁守诚的胆,然后由袁守诚跪着出来哀求鄂国公。</p>

尉迟恭一听,黑脸都笑开了花,立即命令所有千牛卫在怡凤居门口摆开阵势,就等着袁守诚一步步跪到他马前。</p>

见到大队千牛卫来到门前并列开阵势,围观的路人也没意识到怡凤居出了大事,还以为是哪个皇亲国戚也到怡凤居前来捧场了。</p>

李玄故意慌慌张张地冲进了怡凤居,找到了袁守诚。</p>

袁守诚见李玄的神色不对,还没相问,李玄已经惊呼道:“袁老板,你摊上大事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