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徐光启的疑惑(第2/3页)

作品:《大明,朕要日不落

可是,徐光启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他的红薯推广计划和农业发展计划.....</p>

看到这些怪异的场景,徐光启忧心重重,</p>

魏忠贤阉党当权,朝堂乌烟瘴气,国内灾难频发,边关更是战事正浓,</p>

这个时候,皇上还不理朝政,在宫中搞这些胡闹的东西,</p>

先帝之前二十几年不上朝,但是至少大家还知道他在宫中干什么,而现在,宫中的消息是半点都传不出来了,</p>

没想到,皇上竟然是在弄这些....</p>

一想到这些,徐光启未免觉得有些心酸,差点老泪纵横....</p>

也不知看了多久,那群少年做完了体操,结队进到了一个大房子里,</p>

随后,徐光启听到了一阵整齐的声音:</p>

“身为皇家学院第一届学生,为福祉民生,为中华崛起,我宣誓,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

‘这是学堂?皇上在皇宫里办学堂?’</p>

徐光启心中顿时一震:</p>

‘为福祉民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p>

这完全是一个颠覆他人生观的概念,自从蒙学开始,他所接触到,或者说他的意识里,就是那一句:</p>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p>

是的,无论学文还是练武,最终都是要给王权服务,</p>

这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其实,就已经把双方给分开来,形成了一种雇佣关系了,</p>

自古以来,这个关系便是如此,所有什么刑不上士大夫,有功名者可以免除一定的税赋,这些其实就是相当于增加一些员工福利,</p>

而现在,仅是这些少年学生们的一句短短的宣誓,徐光启便解读出了不一样的东西,</p>

皇上在搞教育改革,而且,是从根本观念上去进行改变的大改革,</p>

把读书人的目标,从把自己的才艺卖给帝王家,变成是为了民生,为了整个国家的崛起这种远大的目标;</p>

徐光启活了几十年了,这点事还看不明白,最后也不会混到一品大员的位置了,</p>

他很清楚,如果这种教育推行下去,不用太多年,朝堂上还有党争什么事?</p>

皇上能有此远见,那就完全不是昏庸,而是在精励图治,韬光状晦啊!</p>

“徐大人,皇上让您用过早膳后去上课,请随我到食堂来用餐,”一名宫女上前说道。</p>

——————,</p>

在朱由校眼里,国家就像是一个企业,皇帝相当于创始人或者说大股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