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平辽策,开海禁(第2/3页)

作品:《大明,朕要日不落

朱由校打算,在蔬菜即将上市的时候,让骆思恭找人写一篇软文,发表到报纸上,</p>

内容肯定就是宣传大棚种植技术的,但是主要还是给朱由检的蔬菜打广告,因为现在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p>

——————,</p>

熊廷弼在蜀省的平叛工作进行得并不是很顺利,</p>

山城一战过后,由于部队轮换补给,拖了一些时间,让叛军有了准备应对的时间;</p>

当一切准备妥当,熊廷弼部与秦良玉部四千白杆兵开始进山平叛,这才发现,困难重重,</p>

那些彝兵像猴子一样,到处设陷阱,设障碍物,一照面就跑了,根本就不与官军正面交战,</p>

继续往前行进,又不时会遇到袭扰,</p>

而机枪和**在山区的丛林环境里效果又发挥不出来,吃过亏的彝兵们开始学会躲在树后面或者障碍物后面以躲避子弹,</p>

于是部队只能步步为营,缓慢前进,</p>

可以说平叛的进展很慢,在地广人稀的山区里,以步兵与马车为主的部队战果寥寥无几,</p>

于是,熊廷弼在和秦良玉讨论之后,便决定改变策略,</p>

不再像之前那样求速战速决,而是每到一次,便占领一处,让随行的地方官员安抚百姓,</p>

这样的打法,部队就有如推土机般向前推进,有时候一天行军甚至不到十里地,不光是将领,就连士兵们都窝了一肚子火,打得太憋屈了,</p>

作出这样的战术改变,自然是要奏上朝庭的,否则一旦问责,还真吃罪不起,被朝中的文官扣一个延误战事的帽子就够他们受的了,</p>

不过,熊廷弼除了上奏战况之外,还向朱由校提出了他的辽东三策,</p>

——————,</p>

收到熊廷弼的奏报,朱由校倒是觉得有些意外,</p>

本以为奢崇明战败之后,就像历史上那样直接跑到黔省,跟着安氏混去了,</p>

没想到他还那么硬气,还留在蜀省里钻山窝里当土匪打游击,</p>

不过想想也明白,他在山城外那一战应该是被打碎了胆,但是也发现了这支部队的弱点,机动能力不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