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两个好消息(第2/3页)
作品:《大明,朕要日不落》这也侧面的反映了他确实很果断,敢于壮士断腕,怪不得在明末时期能够猖狂了十几年。</p>
熊廷弼让锦衣卫送上的战报上面说的很清楚,这些新式火器在山地作战中的不利之处。</p>
同时在攻击坚固城防的城市时,发挥不出作用,只能作为火力辅助,掩护己方登上城墙。</p>
也就是说守城有余,而攻城不足……</p>
朱由校对熊廷弼这一次汇报很是满意。</p>
但不是说觉得他对机枪的认识有什么长足的进步,</p>
而是在字里行间中感觉他已经开始充满了自信,</p>
这个时候的让人们大多对辽对后金,都有着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畏惧。</p>
辽东边关斩首100余人,已经算是捷报汇报到朝堂上。</p>
其中还不知道有多少是杀流民的脑袋来冒功领赏的。</p>
而无论是熊廷弼还是孙承宗在经过辽东的时候都是主张部队不要主动去招惹对方。</p>
当然当时的情况也确实是如此,敌方势大而我方势弱。</p>
而现在熊廷弼在打了几场平叛战斗中,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信心,或者说是对新式武器的信心。</p>
在自己长途跋涉且没有重武器,敌人处于地利的情况下,斩敌1000余人,他已经觉得不是太大的捷报了。</p>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熊廷弼没有再提什么辽东策略了,已经死心塌地要把这个平叛进行到底。</p>
朱由校决定把他给招回来,然后年后开赴辽东!</p>
只不过这样的话,他今年过年只能够在路上过了。</p>
当然招熊廷弼回来,不是说把新式的部队全部带回来,</p>
他随身带几个侍卫就够了,剩下的人还是留下来跟秦良玉一起平叛…</p>
叛乱持续得越久,老百姓受的苦越多,叛军可不会再管你什么民生。</p>
另外,远道而来,为他研发火箭炮的工匠们也传来了好消息。</p>
他们研究出了两款火箭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