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人间高士(第2/3页)
作品:《剑颂》曾参是子夏的老友,两人的立场一致,曾经子夏做出很多的“错事”,都是曾参过来骂醒他的,但是杨乐在知道这个故事之后,他的心情却很不好,对曾参的印象极差了。</p>
父母死去,生老自然有天地之数,孩子死去,本是违背天地纲常的凄惨事情,孩子死了应当哭泣,父母如果无疾而终自然应当高兴,然而曾参却强行把孝道捆绑在“父父子子”上,这让杨乐感觉很虚伪。</p>
他知道自己的先生是极重视感情的,与曾参的关系极好,故而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但是在杨乐看来,子夏先生并没有错误。</p>
先生也是一个凡人,父母死了,长辈去世,要做出什么称道的事情呢?难道要想神农氏一样,抱着拐杖放声高歌吗?</p>
太古时期,妸荷甘和神农一同在老龙吉处学习。神农大白天靠着几案、关着门睡觉,中午时分,妸荷甘推门而入说:“老龙吉死了!”神农顿时抱着拐杖站起身来,“啪”的一声丢下拐杖而笑起来,说:“老龙吉知道我见识短浅心志不专,所以丢下了我而死去。完了,我的先生!没有用至道的言论来启发教导我就死去了啊!”</p>
难道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才是正确的吗?</p>
各人有各人的道,神农和老龙吉学的是自然之道,故而他们视生老病死为一种解脱,无疾而终就是最大的善,而神农把老龙吉的去世看做是老龙自己带着道跑走了。</p>
老龙吉的精神脱离了腐朽肉体,那他去哪里了?</p>
神农认为,或许是去了那个,曾经南华真君遇到过的死人骨头一起的死亡国度,那是真正大逍遥的地方。</p>
神农说自己见识短浅,因为他放不下人间。</p>
杨乐这样想着,就去问他:“先生为什么高兴呢?”</p>
子夏便终于不经意笑了起来:“有一位高士在这里听我讲学,我自然是很高兴的。”</p>
杨乐狐疑:“高士?”</p>
他望了望四周的那帮人,却没见到哪怕一个看上去有风度的人。</p>
杨乐不由得愈发奇怪,只是此是,子夏对杨乐道:“看那个坐马车来的少年人。”</p>
子夏当然不可能知道,来的人究竟是谁。</p>
但他见到那颗心,即使他双目失明,那颗七窍玲珑的琉璃心,在他的黑暗世界之中,也依旧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