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7章国之兴亡,万民有责(第3/3页)

作品:《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国之兴亡,万民有责!炎黄商会欲开募捐大会,为国募集军资,备战突厥!诶?今日的头条新闻就是讲这次募捐大会的,快看快看!”</p>

买到报纸的人看完这则告示后,很快就注意到了今日的“头条新闻”。</p>

按照李泽轩和李恪的计划,只需要在《大唐日报》上刊登一则关于募捐大会的告示即可,但李鱼却觉得远远不够,于是她便自作主张,将今日的头版头条给换成了关于募捐大会的评论,这评论文章主要是由她亲自撰写,而编辑部的其他先生负责润色,李鱼想借此对商人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宣之以大义,从而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次募捐大会中来!</p>

“国之兴亡,万民有责!大唐非一人之大唐,而乃万民之大唐!国若安好,则百姓安居乐业;国若将亡,则万民流离失所!</p>

而今突厥对我大唐虎视眈眈,先是派遣高手入炎黄书院窃取秘密文稿,后派狼骑屡犯我大唐边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p>

当今圣上,英明神武,早已窥得突厥狼子野心,朝廷大军,数月之前便已整军备战;然,突厥颉利,坐拥控弦之士百万,欲战而胜之,何其难也!</p>

唯举国上下,全力备战!</p>

为兵者,当刻苦训练,上阵杀敌,报效君王;为民者,当识大义,重大义,不作奸犯科,不为国添乱;为商者,当尽其所能,筹措军资,助朝廷一臂之力!</p>

………………………………</p>

国之兴亡关头,理应万民同心,共渡难关!此战若败,天下将重归乱世,大唐将国之不国,百姓将流离失所,商人则无处经商!</p>

炎黄商会虽成立不过一年有余,但如今已执大唐商道之牛耳,今,炎黄商会会长李泽轩诚邀大唐商界朋友,于两日之后未时三刻,齐聚龙门客栈,募集军资,为国出力!”</p>

在《大唐日报》的有意引导下,现在民间更加倾向于白话文,而不是之乎者也、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所以今日《大唐日报》上的这篇头条新闻,算是半白话半文言文的存在,算是照顾了儒生学者和普通百姓两个层面的人。</p>

众人读后,大都深有感触!</p>

“好一个国家兴亡,万民有责!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咦?奇怪,这篇文章竟然没有注明是何人所写?奇哉怪哉!”</p>

一名穿着文士衫的老先生,看着报纸上的内容,一阵摇头晃脑道。</p>

只是令他奇怪的是,《大唐日报》上的新闻,平日里都会在标题下面注明是何人所写,可是今日这篇令他感触颇深的文章,他正想看看是哪位先生所作呢,结果却发现标题下面却根本就没有名字!</p>

其实这是李鱼刻意为之,因为这篇文章并非她一人所作,毕竟她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学,对于文人们之乎者也的那一套他并不擅长,她擅长的还是那种以叙事为主的大白话文章!这篇新闻是她先打好初稿后,由《大唐日报》编辑部里面几位学识渊博的先生一同润色,才形成了这么一篇带着几分文采的半白话半文言文章!</p>

所以李鱼没有在这篇新闻下写名字!</p>

当然,关注这个细节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关注的则是文章的内容!</p>

“看来这次大唐很快要与突厥一战了啊!”</p>

“是啊!希望这次朝廷能打个漂亮的胜仗,这样咱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喽!”</p>

“国若安好,则百姓安居乐业;国若将亡,则万民流离失所!这话倒是说的不错啊!此战大唐一定要胜!”</p>

“国难当头,举国上下,应当全力备战,我非商贾,但这次炎黄商会举办的募捐大会,我也要去捐钱,为国募集军资!”</p>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