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1章募捐大会下(第3/3页)

作品:《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p>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p>

这两个典故,便是最好的印证!</p>

劳动需要有报酬,善举应当奖励,这才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给善者以大名,有助于人们都为善,给善者以报酬,让善者不吃亏,让人不会为了从善而使得自己蒙受损失,但是这不是善行交换利益的一桩买卖。世俗社会,善亦为善,所得合理,才能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p>

所以当初李泽轩创立暖唐基金会时,对于捐赠善款者,不仅将他们的名字给刻在基金会门前的石碑之上,更是隔三差五地在《大唐日报》上将这些人褒扬一番,像是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些人捐了善款一样!</p>

当然,这么做,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自暖唐基金会成立这大半年来,所收善款无数,帮助的贫苦百姓亦是无数,而且暖唐基金会现在还有余力拿出钱财、参与这场为国募捐军资的大会!</p>

林文元话音落罢,鉴宝阁的掌柜则是手持一块纸牌,走上了前台,亮给众人看了片刻之后,他也将纸牌塞进了纸箱,然后便去二楼交接银钱了!</p>

鉴宝阁是曹家的产业之一,捐款这种事情,曹文东只需要沾一个名分,至于钱款的交接、登记这种麻烦事情,他怎么可能会亲自去?自然是找下面的人代劳了!</p>

不止是他这么做,基本上那些手下店铺、产业众多的商人,都采用的是曹文东的这种做法!</p>

林文元点了点头,然后他毫不停留,继续念道:“炎黄商会郑尹鸿,捐款两万贯!”</p>

闻言,郑千钧身旁的一个中年男人,立马拿着手上的纸牌,走上了前去。</p>

随后,客栈一楼大厅内,只能听到林文元的声音此起彼伏!</p>

“炎黄商会冯志华,捐款两万贯!”</p>

“炎黄商会廖西凡,捐款一万贯!”</p>

“炎黄商会张靖阳,捐款一万贯!”</p>

令人震惊的是,林文元所念的前几名捐赠人,全是出自于炎黄商会,并且炎黄商会的这些人,各个捐赠钱财数额巨大,这么一会儿时间,炎黄商会的成员一共就捐出了十三万贯!</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