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帝国之分(第2/3页)

作品:《太浩

“帝皇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山河动摇,百灵退避。”姜元辰笑道:“莫说陛下,便是齐刘诸国的君王亦没有此等之能,敢因一己之私动摇国本吧?”</p>

“帝王,将万民意志凝聚在一己之身。仁道之外又有霸道辅佐,剑指四方,万邦臣服。莫说陛下,便是纵观九州界上万年历史,以‘帝’称之者不过寥寥,以‘皇’称之者更少。”</p>

“王、帝、皇,若说陛下身有王命尚可,但是帝皇命格,陛下还真没有。”</p>

不过更深层次的话,姜元辰没说。如今灵州诸国甚至也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王者。因为他们只具备仁道,而不具备霸道,龙气被太虚道宗以道德教化之气给牵制了。</p>

太虚道宗的教化宗旨是小国寡民,国与国之间如村落一般零星分布,如此一来自然阻碍了统一王朝的建立,但是同样也减少了杀戮的可能。灵州的战场上面最大的战役也仅仅是数万人之争,十数万的战役只要一出现苗头,绝对被太虚道宗派人阻拦,甚至国主都要跟着换代。</p>

“焉能以一己之私,祸天下生灵涂炭?”这是太虚道宗五百年前镇压一次三十万人五国交战的口号,一口气换了五位国主,直接震慑了所有灵州国家。</p>

但是百姓安乐,有利也有弊,发展缓慢稳定,也使得生产力不能因为战争而进行大爆发式的增长。如今的生产力正好和诸国国情配合,如果生产力爆发,那么国家人口增加之后,一定会对周遭诸国用兵。</p>

用战争激发生产创造,当人口到了一定程度再用战争消减人口。这是太虚道宗推算出来的另一条道路,但是太虚道宗不取此道,宁可减缓文明的发展,以人为本。</p>

慢慢来就好了,太虚道宗的修士们都是弹指百年,慢慢看护灵州人族一点点进步就是。不急,修士们从不缺时间。</p>

所以,在这种小国之中并不需要真正的王者存在,除了开国者必然具备王格甚至帝格外,其他继任者顶多是守成之君,仅仅是施展仁道的管理者。</p>

不说别的,姜元辰虽然顾忌楚王身上以万民愿力凝聚的龙气,但是并不会真正在意。因为他有其他法门可以暂时性避开万民愿力的侵蚀,太虚道宗无数年积累的愿力绝不逊色诸国联合的龙气,如此才能够压制下诸国国运。</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王国、帝国以及真正的皇朝,如今能够以皇朝而称之,似乎只有昔年的大夏了。”</p>

大夏,九州人族兴盛之时所开辟的第一个统一皇朝,也是唯一一个统一王朝。因为末代国主欲求长生之道导致生灵涂炭,皇朝子民死伤近半,天阳仙君和弈王一怒之下破了龙气,以九州分而治之,再没有统一皇朝出现。此后,即便是统治一州的君主也仅仅是“帝国之主”再不能够以皇者自居。</p>

如今灵州更狠,连一个真正统一的大帝国都没有,齐国之流毕竟被太虚道宗抽了龙气,帝格不全。</p>

姜元辰絮絮而谈,将王、帝、皇三类给楚王以及诸朝臣讲解,最后道:“如今陛下问自己有几年帝运,贫道真的看不出来。莫说陛下,便是陛下诸子之中也鲜有人具备真正的王格。”</p>

“对了!”姜元辰一拍手:“陛下膝下尚有诸子,不若让贫道将六王子带走如何?”</p>

“小六?”楚王楞了一下:“他似乎没有仙缘吧?”</p>

“他身居王格,莫非陛下不知情?”姜元辰扫了一下毕朝子。</p>

楚王抿抿唇,他当然知道了!就是毕朝子告诉他,他家老六身上的王气命格比他还好,所以他才打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