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章三百一十七天真(第2/3页)

作品:《最后一个狐狸精

稍微让我感到头痛的是,因为我早自修时在班上的高调而疯狂的举动, 我是“神童”这个名头一下子就传遍了整个年级段, 之后又像是瘟疫一样蔓延向了整个校园, 在我不知情之下,我居然成了年级段的名人,几个邻近班级的学生纷纷趁着下课的时间跑到教室门口来看看我,每次我的视线转向窗口时都能够看到几个嘻嘻哈哈羞涩腼腆的女生打探的眼神和男生好奇而奇异的目光。</p>

“王一生在吗?”</p>

“哪个是王一生?”</p>

“那个能够过目不忘、一秒钟记住牛津字典内容还能默写出来的牛人在哪?”</p>

“那个,穿黑色短袖的那个就是……”</p>

每节下课都少不了诸如此类抱着猎奇心理闯入教室询问我身份的学生,而且提的问题总是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p>

更让我头痛脑热的是,这件事不知道怎么的,市电视台居然也知道了,当天下午就有两名记者专程从市电视台开着采访车来学校对我进行采访,而且居然还现场拿了一本《第一财经周刊》随手翻到一页让我来现场演示一下瞬时记忆的本事。</p>

结果当我用不到两秒的时间扫过了《第一财经》的指定书页然后把两页的内容全都流利顺畅地背出之后,在场的记者全都陷入了大脑短路状态。</p>

“能描述一下你具体是怎么记住一页杂志这么多的字吗?除了你过人的记忆力之外,还有什么秘诀?”一直停滞了半晌,记者才心虚地问我道。</p>

我笑着解释道:</p>

“主要是要结合图像记忆和文字记忆。第一次看书页时,不要执着于页面的细节记忆和个别单词的理解,而是要把握书页的整体画面,就像看照片一样,先要把正一页的内容文字排列顺序、笔划、符号都当成一种图案去记忆。也就是说,第一步是记。再之后则是把这些文字图像在大脑迅速理过一遍,从图像转化为一段一段、一句一句的名词、动词甚至个别文字,在大脑里自行进行理解。然后再把处理后理解的信息描述表达出来,变成逻辑文字。必须把图像记忆、结构记忆结合起来,而不是急于理解字面意思。”</p>

我的说法让记者们目瞪口呆,一名记者拿过了《第一财经》,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了几遍,想要尝试我说的方式来记忆,可惜很快他就放弃了,无奈地摇了摇头道:</p>

“做不到,不得不说你的大脑简直就像激光扫描仪一样精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