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都督陷害徐真反升(第2/3页)

作品:《唐师

张俭顿时明白过来,自己一直监视着的徐真,是假货!难怪不敢持了鱼书来勘合!</p>

念及此处,张俭也是狠下心来,与慕容寒竹密谋了一番,说不得要将这迟迟未能召集府兵的责任,都推卸到徐真的头上,彼时徐真未经通报允许,私自渡过对岸去救人,看他如何自辩!</p>

徐真这边的弟兄也是群情激愤,本欲招募府兵,好到对岸去要人,张俭不允,徐真只能私自行动,将人救了回来,还带回反抗军同盟的使节,此举无异于帮助大唐拉拢了一个带路党,然张俭非但不接见,居然还要以擅自行动藐视军法的罪名,捉拿徐真,弟兄们又如何肯罢休!</p>

此时折冲府一千人马,六千乃本部亲兵,四百则是新募志愿兵,再加上一百隧洞护军,战力不可谓不凶猛,张俭有心拿捏也无兵可用,与慕容寒竹苦等了三日,终于是盼到了高履行到来。</p>

这日晴空无云,高履行率幽州都督府兵马,与张俭一道,前往营州折冲府地团兴师问罪,弟兄们个个义愤填膺,然徐真却不愿多造事端,嘱托张久年等人一番,束手就擒。</p>

张俭和高履行拿了徐真,即刻将徐真私自行动,导致营州府兵招募延迟之事写了奏章,快马送到了洛阳。</p>

与此同时,秦广以营州折冲府右果毅都尉的名义,将徐真孤身涉嫌,渡河救人,又联合高句丽反抗军,夺取图壤城,并成为高句丽民间精神领袖之种种事迹,全数写入密信,连同那高句丽地形舆图一起,教人快马送到了英国公李勣的手中!</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此番征辽,李勣乃是总管之中的总管,其爱惜徐真之才,对徐真倾囊相授,早已将徐真视为关门弟子,收到密信之后,当即入行宫求见圣人。</p>

李世民正在处置军机,收到张俭与高履行奏章之后,不禁眉头大皱,心想徐真到底年轻气盛,虽救回了秦广,却拖延了府兵征召,与大局有损无益,然圣人素知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之理,又召来司徒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对徐真也是颇有微词,圣人由是大怒!</p>

正要发文处置徐真,以儆效尤,宦官却来求告,称英国公爷李勣求见圣驾,李世民正在气头上,本想拒见,然李勣乃今次征辽的主帅,徐真又是他的门生,李世民也只能压抑怒气,将李勣叫了进来。</p>

李勣见长孙无忌和李治都在,心里顿时犹豫起来,这两位如今权倾朝野,文武百官纷纷倾向东宫与司徒,若自己维护徐真,说不得要跟这两位产生矛盾。</p>

然李勣到底是个深谙君心之人,自从裴矩和魏征死后,也就褚遂良敢跟圣上大声说话,偏偏圣上就喜欢这一套,他李勣沉寂朝堂多年,一向柔和,反给人一种碌碌圆滑之感,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加入诤臣之列吧!</p>

心意既已决,李勣遂将密信奉上,又呈上装着舆图的木盒。</p>

李世民将密信读完之后,眉头仍旧未得舒展,问李勣道:“既徐真有冤,如何不亲自上表,却递交密信给徐爱卿?”</p>

虽时隔多年,但李世民不忘旧情,仍旧称呼李勣为徐姓,私下里还以世绩兄称之,可见对李勣有多倚重,然则但凡帝皇,无比厌恶朝臣结党,徐真送密信给李勣,而不上表给自己这个皇上,难不成还担心我这个皇上不公正么!</p>

李勣伴君多年,一听就知晓李世民心意,连忙解释道:“这徐小子一路上可吃了不少苦,听说跟高家孩子和张俭有所摩擦,若正经上表,辗转军部,奏表还未到圣人手中,说不定就要吃亏了,今日我若不来,圣人是否就要批示下去了?”</p>

李勣既然决定要做敢言直言的诤臣,也不再顾虑朝堂争斗,明知高履行乃太子太傅高士廉之子,太子一系的人手,也不惜直言不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