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长桥拆迁成定局(第1/3页)
作品:《重生不晟》习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柳毅等人习惯早起,习惯了连带李晟一起打搅。骤然从温暖的被窝露出,滋味十分难受。张牙舞爪把被褥抢过来,眼睛都懒得睁开,“说了,不要打扰我。”</p>
柳毅和吴三猛面面相觑,李晟真不打算操心他们的训练。看着吴坚的小身板,柳毅为李晟感到羞耻,真是一个懒鬼。第一天,让周小兵来指挥。没见识过军队的战阵,但觉得有大用。</p>
同样震动的,还有程辰晨,他喜欢早起练武。枪没有,权拿一根棍子充当。棍子舞得密不透风,枪法颇有几分火候。他比一般的纨绔子弟,好多了。汗水流满全身,一直到天明。</p>
壮硕的身材,让很多人感到脸红,她们掩面品头论足,李晟嘀咕一句,“花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么棒的身材,前世的时候,太苗条,怎么吃都吃不胖。到了发福的年纪,都还是竹竿一样。</p>
在一群勤快的人面前,稍微有点儿懒,很容易就看出来了。李晟反正觉得自己不懒,只是后院坐着的少年们都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他。</p>
不在乎,他拿了包子,端碗粥,津津有味吃起来。场地不够,做了些简易的桌子,凳子。吴婶的手艺到家,味道越来越好。只是吃的人多,有些忙不过来。</p>
柳家附近聚集了很多人,其中不乏妇女。温饱没解决,礼义廉耻,只是一句空话。能有一个地方得到银钱,获得生活的物资,只要有把子力气的人,都愿意干。更何况,柳家乃是积善之家,不苛待他们。</p>
在达官贵人家做工,生命都不受到保障,能有这样温和舒心的环境,他们很是满意。</p>
于是乎,吴铁柱很忙。只需要十几个人,不能照单全收。原来的工人旁敲侧击,问他究竟需要干什么事儿,他们总害怕失去这份工作。</p>
苦口婆心解释很多遍,浪费了许多口水,才将他们安抚下去。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他们决定用十二分的精神去干活。</p>
本来就是百分之百地付出,李晟实在不忍心。若有个百分之八十的心力,就算是好员工,百分之一百二,那真是付出所有的心血了。</p>
李重乙和李重丙固执地要往长桥集走上一遭,经年一别,不知何日相见,两兄弟要送一送李老爷子和莫奶奶。李晟没有拒绝,即便此举可能引发些麻烦,孝心不容反驳。</p>
坐在马车上,柳昭吊着书袋子,之乎者也,连绵不觉。这在李重丙耳中,不外乎最优美的音乐。儿子出息了,学习能力强,成了一个文人。李晟去觉得浑身不舒服,“阿昭,你看这路上的风景,还没有书本中美妙么?”</p>
书中,画中,都是思想对外物的能动反应。溪河蜿蜒流淌,曲曲折折,春日的光芒在粼粼水波折射出光点。农人们弯着腰,在路边水田里插秧。河边有悠闲的牛儿,啃着刚刚冒头的嫩草,“哞哞”叫着。完全是一副水墨山水画,闭上眼睛,能够感受到春的暖意。</p>
许是阅历不一样,他们觉得这一点都不可贵,往哪里走,都能看见这样的景象。见惯了摩天大楼,挤烦了人山人海,如今的景象,令他心旷神怡。其他人体会不了这样一份儿心境。</p>
“有什么好看的,圣贤书才是我的最爱。”</p>
“那你知不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不知世事的书呆子,根本不值得依靠,这小子,还真快被吴夫子教成老古董了。</p>
柳昭摇头,“夫子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p>
这一篇《劝学》掉下来,真有那么些范儿。大宁朝某位皇帝说的这段话,好似表达,子民们,想要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么,那就赶紧读书,书里什么都有。</p>
有么,在乱世来临,只有武力,才是让人活下去的力量。李晟叹了一口气,“算了,我得给你找一个更好的老师。”</p>
土夫子的确很土,遇到一块好苗子,就不予余力灌输自己的理念。李晟的期望是,柳毅能成为造福一方的好官,而不是之乎者也,于官场尔虞我诈的庸官。</p>
年纪小,被毒害地不深。大自然的风光,引起了柳昭的注意。少年人,不要那般老成。人要是老起来,速度难以追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