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家人关怀重上阵(第2/3页)
作品:《重生不晟》“是啊,相清楚了就回去。我的得意楼还在那里,都没有得意一次,对不起这个名头。”开阳县的事儿,胡归一和柳诚一字不漏告诉了柳太公。李晟终归还是要回去的,王元遇害,不能复生。那些陷害他的凶手没有漏网,李晟怎么能就此半途而废。</p>
“那我告诉你一些,关于乘风镖局的事情。”李晟恭敬地坐在柳太公的身边,要破迷局,首先要对迷局清楚。柳太公在柳家庄的日子,比李晟强得多。身为军人,跟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p>
别看他事事浑然不在心上,重要的事情却门儿清。对周围发生的大事,都要好好打听,从而却对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有利,该如何利用;有害,该怎么规避;没有影响,那就当看笑话了,这叫审时度势。</p>
乘风镖局,二十年前,从青山城开始。林金虎,杜成昌,孙荣,三个人共同创立。起初,三个人接一些商队护镖的生意,走南闯北。结实不少江湖好汉,且招揽了一些人,把青山周围几路都做了起来。</p>
生意越做越大,圈子越分越细,当年的三个人,各自手底下有一大帮子人,分裂在所难免。他们还是顶着乘风镖局的名头,但却分别负责不同的地方。有人越界了,会出现江湖帮派之间的内斗。</p>
由盛及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李晟问了问,“这么说,他们三个人都是练家子了。”柳太公点头,“不是练家子,怎么敢干刀口舔血的营生。”“杜成昌都六十岁了,他的功夫怕早就丢了吧。”</p>
柳太公紧了紧拳头,“你来掰一掰。”李晟费尽力气都掰不开,柳太公的拳头如同石头。“若是年轻时候受过什么暗伤,却是没有力量。练武之人比常人懂得保养,别看杜成昌六十,一般人,还真奈何不了他。”</p>
杜成昌全身筋骨都被捏碎,在房间里没有发生打斗,对手是偷袭,还是本身就是一个武功高手。“练武之人和常人有什么区别,怎么辨别。”“总是有不一样的地方,需要仔细观察,常人很随意,练武之人,却会苛求一些细节。”</p>
“乘风镖局做得最辉煌的事儿,是什么?”一个组织,能够名扬天下,都有其可贵的提防。柳太公道,“十年前,乘风镖局差一点站在另一个高度,却因为竞争失败,直接致使分崩离析。”</p>
十年前,江水决堤,东南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启用救急措施,从户部调拨两百万白银赈灾。皇帝陛下下了血本,用每年岁币的五分之一帮助遭难的国民。东南赋税,乃帝国命脉。苏湖熟,天下足,东南米粮,天下粮仓,东南不稳,帝国不稳。银子从青山出发,要运送到两浙路。</p>
流民遍地,更有强人呼啸山林。从青山至两浙,距离遥远,要把银子运送到,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最精锐的禁军押送,还觉得不保险,朝廷招募江湖高手,组成一只护银队伍,欲将银子押送至苏城。乘风镖局三大巨头聚首,欲要摘下桂冠。与官府合作,走官商的路子,才是最赚钱的。</p>
“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没有拿下这笔单子。乘风镖局短暂的齐心,随后分崩得更彻底。没过多久,乘风镖局关门,林金虎和杜成昌回到开阳县,治了产业,当起了富家翁。”到后来,还是想到落叶归根。从这里出生,从这里离开,归来这里,终结在这里,乡土观念,无法免俗。</p>
“孙荣呢,为什么只回来两个?”柳太公摇头,“不知道,孙荣一家,销声匿迹,不知所踪。”其中有隐秘,孙家的报仇,林殷的报仇,鬼楼的事儿,牵扯到三家的旧往。明教的人,又是为了图什么?方十三要起义,兵器钱粮,这些必不可少。</p>
等等,银子,两百万两,李晟似乎触碰到最关键的地方。怀着忐忑的心情问道,“翁翁,那两百万两银子送去两浙路,东南的状况可曾安稳。”柳太公愤懑道,“若是送去了,江南的盗贼岂会如此猖獗。”南边的路很不安全,后山都出过一伙儿强盗。不是开封府尹强硬的手段,京师重地,都有贼窝横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