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明教阴谋集粮草(第2/3页)

作品:《重生不晟

超过了这个度,就很是反常。赵旦找陈方文,每一次,似乎都像是督促什么工作。他帮陈方文渡过难关,陈方文要为他办的事儿,究竟是什么呢?李晟没有贸然去询问陈方文。</p>

被人胁迫,只是自己推断出来。如果陈方文的确真心投靠明教,他要贴上去,就准是自投罗网。陈方文不一定可靠,陈从英却无比可靠。“表哥,你们陈记主要做什么事的?”</p>

“粮商,买粮,卖粮,赚取其中的差价,若是有奢侈品,也顺带做一做。”粮食,李晟对这个词儿十分敏感。害怕饥饿的人,对粮食有着天然的渴望,“表哥,你能拿到陈记铺子里的账本么,我想看看福记最近的状况。”</p>

不明白李晟究竟要做什么,陈从英从来没有参与福记的管理,他一心就铺在杂货铺上了。这有点跟后世的大老板差不多,不好让儿子直接参与集团的运作,开一家小公司,让孩子们去倒腾。</p>

“我试试看吧。”没人想到,有人要去查陈记的账,李晟对着近来的几本儿账,仔细翻阅起来。账本上走了手脚,印记很明显。李晟从中得到了结论,陈记的粮食,购入,远远大于贩出。</p>

大粮店,必须要构造自己的粮仓,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陈记想要做强,囤积粮食,构建粮仓,已备荒年,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样,陈方文的能耐很强大。</p>

福记有粮仓,不知道在哪儿,却肯定有。大宗的粮食交易,不是今日一笔单子之后,就后继无力。在丰年之时,粮商会大举够买粮食,存仓入库之后,在荒年里,能够狠狠赚上一笔。</p>

明教的人意图很简单,那就是粮食。也不知颍昌府的盗贼跟他们有没有关系,开了义仓之后,竟然将粮食四散给百姓,而不是待会老巢。或许是他们力有不逮,才白白便宜了平头百姓。</p>

丢了粮仓,那是杀头的罪。颍昌府的义仓,往北输送青山城。经过颍昌府的乱战,京师附近的粮价,足足上涨了二成。对国家来说,粮食是一个敏感的刺耳,没有粮食,就会有大量饿殍遍野的饥民。这些饥民,但凡活不下去,就会造反。</p>

为了活下去,谁都会疯狂一把,这些饥渴的人,就是明教需要的力量。组建他们,带领他们得到活下去的物资,如果顺利的话,可以搅动天下风云。但他们的出发点儿太次,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容易**。</p>

天下的农民起义,闹到天下烽烟遍地,最终成事儿的,却一次都没有。农民起义,只是给真正的天下英雄,创造了驰骋天下的机会。他们的使命完成之后,就将尘归尘,土归土。</p>

对于天下大势来说,农民起义就是这么尴尬的位置。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确实致命。若是明教义军,要来攻打开阳县,或许奈何不了城池,可如柳家庄一般的村庄,很快就能移平。</p>

李晟得出了一个无比清晰的答案,赵旦,通过陈记,开始秘密囤粮。造反的人脑子有点儿秀逗,却并非**,没有充足的物资,和起先精心的准备,谁敢打出旗帜来。官府对盗贼不怎么上心,对反贼,却是毫不留情面。</p>

张角造反钱,还广施符水,救济百姓,愚弄人心。如今明教方十三行的是一样的方法,整个大善人的形象,高深莫测,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江南的**愚夫都被其蛊惑,等到民众基础扎实,打算再一次掀起血雨腥风。</p>

陈记交易的粮食,被藏在了何处,必须要查出来。江景亭听了这伙儿明目张胆的妖人行径,气得很,“明教这些妖人,真把本官不看在眼里。这一次,咱们把他们一网打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