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陈家院子除奸细(第1/3页)

作品:《重生不晟

江景亭,跟王府尹志同道合,是下属关系,又是同行者,属于心腹中腹心。贾仁义,走府丞大人的路子,在开阳县大捞特劳,给的回馈不少。张县令抓住王府尊的路子,当然算是王府尊的人。开阳和万友没有传来公文,王诏倒不怎么担心。</p>

张城的能力,他不知道,可江景亭的能力,他十分清楚,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江景亭如今忧心的是,该怎么写公文,是报喜呢,还是报忧。张城就更加审慎,开阳县和万友县情形一般无二,他放下面子,咨询江县令,该怎么行文。</p>

这一来一去,两个县令的公文就给耽搁了,给了王府丞发难的机会。王诏不动声色,这位下属的野心勃勃,不止一次表现出来了。挤走了他,就可以扶正,如今朝堂要调离他的风声很大,所以他更加猖獗。</p>

“王府丞,如今不是追究谁的责任,他们若有罪,本府绝不包庇。开封十五县嗷嗷待哺的百姓你不顾,偏生要权谋内斗。”调任确实可能发生,被这群背后小人弄得有了脾气。王诏谁的面子都不给,这直接就说对方乃是奸臣。</p>

王黼道,“府尊大人,你这样包庇下属,只怕不妥当。他二人不将百姓放在心上,才敢拖延这般大事儿。本官真是为了开阳,万友二县的百姓,才质问此事,大人何故因私废公,置二县百姓于何地。”</p>

王府丞表现的很正义,若然不是他为官的性子早已深入人心,还真可能被这副忠肝义胆给骗了过去。开封府府丞,王黼,乃是同一时空历史里的六贼之一,贪赃枉法,争权夺利,在现在表现地很明显。</p>

王府尊眼神微凛,突然将腰中长剑拍在了案几上,吓了负责人们一跳。一个文官,带一把剑,有些不伦不类,但从来没有人说什么,就连一向饶舌的御史台,都自当看不见,听不见。这把剑,是一份象征,“陛下,若有乱匪祸乱天下,老臣仗剑斩之。”</p>

这是王诏升任开封府尹说过的话,下朝之后带着这把剑,肃清了开封府里的乱党和黑势力。王黼脸色苍白,险些忘了,这一位知府,可是有过地方武事的经验。“如今,乃是应付蝗灾,如何保护百姓,维持开封府不乱。若有人敢此时掀起内斗,就看我的剑锋利不锋利。”</p>

亮剑之后,一个个都得老实呆着。王黼不服,只能写在脸上。他配合不配合,王府尊不在意。只要不扯后腿,一切都好说。“蒋大人,你去开阳和万友县走一走,问他们是什么情况。林大人,你去其他县看看,还能不能不救,各县受灾情况,尽快报上来。”</p>

王诏日子不好过,在开封府的位置上,就只是在勉强支撑。开封府每一件事儿,都让他提心吊胆的。干好了,是份内的事儿;干不好,那么对不起,就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如果不是在皇帝脑海里,有几分印象,早就被朝廷里的奸臣给扒拉下来。</p>

李晟不知道,就受灾一事儿,开封府里都先冒出了这样的不愉快。他整天像个好奇宝宝一样,在陈府东逛逛,西逛逛,变着法地要避开侍女的眼线,跟陈方文秘密见上一面。</p>

与其说见,不如说是单方面的试探。陈方文是不是真心倒向明教,还真不好说。人如果在受委屈之后,有人愿意给安慰的话,很有可能就沦陷了。先前福记给陈方文的打击,算是致命的。</p>

从江南收购的粮食,全被劫匪劫走,这让他倾家荡产。明教这个时候伸出橄榄枝,就好像给溺水之人一根竹竿。抓住了,就能够爬出来,不抓,就只有等待灭亡,你抓,还是不抓。</p>

陈方文在家里的日子不多,他奔走在万友县,似乎很忙,在各个村庄里转悠着。村庄里,不时有蝗虫飞过,被人扑在手里,捏爆脑袋,放在竹篓里,晒干之后,可以去衙门换钱。</p>

万友县的人,跟蝗虫的战争,是全面的,就连老人,都颤颤巍巍地在田地里抓虫子。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很有效,本地蝗虫被鸡鸭扫荡一空,根本没有飞起来。外来的虫子,来一拨儿,被灭了一波,蝗灾的影响,对开阳万友二县百姓的影响微乎其微。</p>

齐正作为捧日军空降的县尉,应该主动汇报此地的情况。武人天生要慢一拍,他受李晟的邀请,跟柳诚成了一个组合。二人如今混进了天威茶庄,出手阔绰,只是银两,全都李晟给买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