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黄涂二老来捣乱(第1/3页)
作品:《重生不晟》李晟不知道,自己看来的小事儿,在下属们看来,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他们半夜里,居然会潜入别人院子里,干起偷偷摸摸的行当。能不能偷回屠夫的行当,还得看他们的运气。</p>
开封府里,人们行色匆匆,都显得很慌乱。两位大佬,都抱病在身,谁都不知道,他们要当甩手掌柜到什么时候。原本井井有条运行的开封府,开始有脱轨的节奏。</p>
牵了牵嘴角,李晟偷笑,越乱越好。越乱,朝堂里才会急。越乱,王诏的作用才能够体现起来。人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想到曾经拥有时的快乐。朝廷,只有在出现危机的时候,才会想起你的价值。</p>
王诏是一位忠臣,数十年如一日,剿匪,治理地方,不争权夺利,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朝廷习惯了他的存在,却对他还百般不满意。只有撂了一次挑子,才能知道他的价值。</p>
李晟进入开封府,打着探病的幌子,来到王诏的房间。王诏正坐在书桌上,伏案写着奏折。李晟总是那么随意,走过去看了他的字,字非常好看。这样的字,如果流传下来,绝对会是艺术品。</p>
“大人,您写的字真好,不如我给你介绍一个学生,您看怎么样?”</p>
王诏在奏折的末尾,按上自己的大印上。抬起头来看李晟,“怎么,不会是推荐自己吧,如果是的话,我可以考虑考虑。”</p>
他摸着胡须,一副怡然自得,李晟额上冒汗,他是真不想学这些文言文。比如这篇奏折,李晟努力看了几遍,才勉强看懂。这是一篇自述,大约说他的履历,多么多么用功,多么多么殚精竭虑。</p>
现在呢,我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无力担任开封府尹的职位,还请陛下准许老臣退休,另择贤能。写的大约情真意切,一副正面的形象。王诏不满道,“一个个的,都想着轻松,却一点都不肯出力。这一次,若是他们有能耐,就来接着这个职务。”</p>
李晟撇了撇嘴,“您应该举荐王府丞,他这兵装的久了,可以让他出来活动活动。同样职位,不同样的人,所体现的结果不一样,也就反映出,每个人的价值不同。”</p>
王诏见他说的新奇,微微一笑,“你小子总是那么多鬼主意,是不是真的要拜我为师,拜师礼可不能少。”</p>
“拜师礼当然不会少,不过不是我,而是舍弟,舍弟聪慧地紧,您一定会满意的。”</p>
对柳家庄,他打听过,李晟有胞弟,送入私塾中读书,很是聪慧。在柳家匆匆见过一面,他的眼睛清澈,很有灵气。</p>
“话说好,我若真的被人害到江南去了,要求学,可得跟我一起去江南,你会舍得?”</p>
李晟呵呵一笑,“您若真成了舍弟老师,小子就是费劲脑力,也要粉碎他们的阴谋。”</p>
“好大的口气,你连朝堂里的蔡相都不放在眼里。要将老夫弄往江南的,就是蔡太师**。”与庞大的皇帝近臣,百官之首相斗,没有丝毫的胜算。</p>
说这些,其实都是空想。李晟道,“大人,今天,我从黑风堂的宅子里找到了大约一百担粮食,您看怎么处理?”</p>
王诏讶然,这些日子,他都想弄到粮食,可是跑遍青山,却始终没有得到粮食。没有背景的奸商,聪明的逃之夭夭,或者找到厉害的靠山。想要得到粮食,非得把内城权贵全部得罪干净。</p>
他还下定不了决心,他只要动了一家,明日的早朝,自己估计就得黯然离场。“你怎么知道黑风堂里有粮食?”</p>
“我当然知道,我们抢过这些粮食,没抢赢黑风堂,不过最后还是辗转到了我的手里。”这个节骨眼上,还有粮食的,都是惹不起的人,“哪一家的?”</p>
“算是郓王的人,福记,囤的粮食,全部便宜我了,大人,我想把这粮食用在西水门区域,您觉得如何?”</p>
王诏没有回答李晟,“小子,咱们的约定,没有万担粮食,根本不能解决。这才一百担粮食,没有多大的用处。”</p>
李晟答应王诏的,可不仅仅这么点儿粮食,“既然这么少,那就用在西水门地区,您放心,我答应的,可不是这么虎头蛇尾。”</p>
“想帮你的帮派收集民心,不行,得用在北周桥,如今那里,都快闹翻了。”“给七十担给您,留三十担给我,您看如何?”</p>
王诏点了点头,李晟不忘了叮嘱,“从明天起啊,您就安心的将养着,不要再过问事情。您若是不放心,漏了陷,那就是欺君之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