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县令被杀兵重围(第2/3页)
作品:《重生不晟》镇定之后的萧元卫更为审慎,攻城的攻势反而缓和下来。刘文通武艺高强,已带着人,将幽州兵都赶下了城头。刘文通的确让人忌惮,但是绝对谈不上害怕。萧元卫下了命令,幽州兵全部后退,在离城不远处安营扎寨。</p>
对城头的军队,那是赤裸裸的蔑视,他们懒散地下马,片刻之间,竟然完全松懈了。</p>
城墙上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开始欢呼起来。胡文堂却没有一丝高兴的念头,这一千人,竟然有一半的骑兵。他三千兵马,才三百骑兵。与其说骑兵,还不如说只是跑的快而已。三百对五百,那跟找死没有什么区别。</p>
两条腿儿的,怎么可能快的过四条腿。若是抢了潞县,往东逃跑,一旦被追击,也是上天入地无门。倒是可以派人守住潞县,迷惑住萧元卫,他看了看刘文通,这人倒是一个利用对象。</p>
然而他还是很担心,如果走漏了消息,萧元左以一半步兵困住城门,一半骑兵绕道追击,同样会一败涂地。</p>
还没开始宏图霸业,失败的阴影就笼罩在头顶,还真是叫人很是忧伤。将士们嚷嚷着摆庆功宴,他完全没有这个念头,草草的吃了些饭,勉励他们紧守城池,便搂着姑娘睡下了。</p>
天亮之后,潞县还没有失守,倒是让李晟有些吃惊。他们在潞县没有耳目,只有当瞎子一样揣测。</p>
卢俊义首先做了点评,“看来,这位萧元卫有几分本事儿?”</p>
零星的消息,在人群中传播,“听说昨夜,义军守住了西门,幽州军现在屯兵城下,并没有离开。”</p>
义军守住了城门,萧元卫没有攻陷城门,怎么说萧元卫有些本事,叶赫辰山对此全然不绝。燕青和丁遥仔细想着其中的关节,李晟问道,“许公子,你觉得如何?”</p>
“猝不及防没能攻下城池,失去了机会,再攻,只是白白损失人手。”</p>
打仗不光要勇,还要能忍。如果一味的冲锋,那是莽夫所为。萧元卫见没有攻陷城池的机会,保存实力,同样是一种智慧。</p>
卢俊义道,“但是,昨夜义军还是举行了庆功宴,只是胡文堂的面色很不好。”</p>
“他面色当然不好,我猜,萧元卫的军中一定有不少的骑兵。”大宁朝缺马,北国可不缺马,幽州便马场,再远一点儿的塞外,马匹更多。一千幽州军,只要进配备三百骑兵。</p>
丁遥笑了笑,“那义军就真的被困在这里,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p>
甲兵齐全的步兵,利用严密的方阵,可抵挡骑兵的冲击。若是人数众多,可以抗住骑兵冲击之后,还能将其分割。然而历史上以步兵胜骑兵的战役少之又少。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p>
四条腿的骑兵,可比步兵灵活太多,光凭速度一项,就有绝对的优势。</p>
义军将士在县里,挨家挨户的敲门,抢夺财产的时候,还顺带着抓壮丁。壮丁已经被抓了一茬儿,根本不剩下多少。李晟等人没有过被征兆的命令,每个人分发了木棍,被赶上了城墙。</p>
潞县的城门不高,城墙上有血迹,外面有攻城云梯搭上的痕迹。冷兵器时代,攻城战极为惨烈,对攻城士兵来说,有天大的难度。守城士兵,利用砖瓦,石头,滚油,沸水,无所不用其极。</p>
火药没有普及,攻城就是拿人命填。守城将士的心里压力也很大,如果叫敌人攻上了城头,城里的家眷,亲人,一定会遭殃。譬如现在,义军将城里的壮丁都赶来城头,第一,防止他们作乱;第二,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战力。</p>
李晟等人上了西门这一段,能清楚的看见城下敌营的情况。果然有骑兵,在城外游荡着。如果没有骑兵,胡文堂也不至于那么着急。</p>
人只要有能力,无论在哪里,都能获得尊重。刘文通如今过得很惬意,人在惬意的时候,对以前瞧不起自己的人,总有炫耀之心。“哟,这不是许公子么,不是来帮将军取蓟城的么,怎么委屈着来守城墙了。”</p>
许言年冷冷道,“一时得意算什么,有人死到临头了,还未可知,真是悲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