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喜脉动人心下(第3/3页)
作品:《嫣然》顾运则摆了摆手:“那班主不要银子,只想在本地开场的时候我多照应些,我给了他二两银子,定了中秋的时候到家里来唱一场。”顾老太太最爱听戏,从前家贫自没有这些余钱,自打顾运则做了官,逢年过节总要请班子来唱戏给顾老太太听。</p>
孟素蓉听了这话不免又皱了皱眉:“这班子是外地来的,只怕不知底细。”</p>
顾运则不怎么在意地道:“何通判已听过几次了,若是底子不干净,他也不敢扯着我去。”</p>
何通判此人孟素蓉也是知道的,人颇精明而善于钻营,当初不过是个举人捐了官,竟也做到正六品的通判,可见有些手段。如此说来,这戏班子底子该是干净的,可也正因何通判太会钻营,孟素蓉也不能完全放心,只得先点了点头。</p>
顾运则说了几句中秋节的事,猛然又想起一事:“瞧我,一回来就听说你有孕,这是高兴得连大事都忘记了!今日岳父那边来了消息,舅兄进了都察院,升了经历。”</p>
“当真?”孟素蓉顿时高兴起来。孟家子嗣也不丰盛,孟老太爷又不愿纳妾,如今也只有一个儿子孟节,三十岁上中了进士,一直在翰林院辗转着。孟家父子都不爱钻营,孟节这些年也只是个正七品的编修,都察院经历却是正六品,连升两级,算得上喜事了。</p>
顾运则也十分高兴:“舅兄只是性子太梗直,不然这些年早该升上去了。”说起来孟节比他略长一两岁,若不是不肯钻营,有孟老太爷在,早不止是这个品级了,“不过去都察院,舅兄这个脾性倒是正合适。”做御史的,可不正是要直言敢谏么。</p>
说到这个孟素蓉又担忧起来:“只怕哥哥得罪人。”孟节的性子既像孟老太爷又不像,继承了孟老太爷的方正,却没继承老太爷夫妇的和软脾气,之前在翰林院屡次不得升迁,与他这直呛呛的性格也颇有关系他年纪比顾运则为长,官职却没有顾运则高,这也是为何顾老太太认定自己儿子并不靠着岳家的原因如今去了都察院,只怕更是说话不加婉转了。</p>
顾运则知道她在担忧什么,随口安慰道:“还有岳父大人呢,再者舅兄也不是那等无礼的人。如今你该好生养胎,也写封信告诉岳父岳母这好消息。”</p>
孟素蓉想想也是,抿嘴笑道:“过些日子往京里送节礼,就把信也捎了去。”</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