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进京(第1/3页)
作品:《佛堂春色》“这个问题,一年前我就已经回答过了。”</p>
“安姨,若真的心中无怨,你为什么不愿见他?”</p>
“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p>
宋箬溪拧眉,实在不喜欢听这些带着深意的禅语,可安隅一心向佛,不如顺水推舟,用佛经禅理来说服她,“安姨,我佛慈悲,普度众生。世人迷途,需要修行之人去普度。陆修齐心存愧疚,难以释怀,此乃心魔。你应该让他知道你是真的原谅他了,你不见他,不是怨恨他,而是缘分已尽,让他放下执念,得到心灵的解脱。这是行善积德,可增加福报,于修行有益。”</p>
安隅低头沉吟,良久,抬眸问道:“你说的有理,可是我该怎么做?”</p>
宋箬溪想了想,出主意道:“你抄《楞严经》中的四清净明诲一篇,再写封信佛的信给他,希望他能就此顿悟,忘记世间那些虚无飘渺的恩怨情仇,皈依我佛,早脱生死轮回。”</p>
安隅眸光微转,轻笑,口颂佛号,道:“此言有理,那就抄经写信,希望他放下执念吧!”</p>
“那现在就抄写吧!”宋箬溪怕安隅反悔,打铁趁热,殷勤地去书案边铺纸,磨墨。</p>
安隅见状,微微浅笑,走了过去。</p>
“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心不除,尘不可出……”等安隅抄完经文,写信时,宋箬溪就避开,去厨房找蚕娘。</p>
等宋箬溪再回到房中,安隅将经文和信都装进了锦盒。第二天用过午斋,宋箬溪就揣着锦盒,到山门外等上官墨询。</p>
正午时分,上官墨询依约而至,“大嫂可愿意了?”</p>
“你把这个给你大哥吧!”宋箬溪把锦盒递给他。</p>
“这是什么?”上官墨询皱眉。</p>
“我不知道,是安姨让我把这东西交给你带回去给你大哥的,她说,你大哥看了,自会明白。”宋箬溪撒了个小谎,可不敢说这信是劝陆修齐出家当和尚。</p>
“多谢。”上官墨询舒眉一笑,有此信函,可解大哥相思之苦和众兄弟之累。</p>
“不用客气。”宋箬溪笑得有几分心虚,“你带我去看梅花,这算是礼尚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