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当年明月在,不使孤无依(第1/3页)

作品:《凰歌潋滟

“果然如裴叔夜所说,这两人要造反?”将信重新封好,潋滟皱眉道:“司马勖这已经是抗旨不遵,干脆便顺势起兵啊。汝南离洛阳这样近,若真要来,也不过三五天的时间。”</p>

司马衷紧张了起来:“要打仗了?”</p>

“名不正言不顺,不义之师必然存活不久。”韩朔盯着小**道:“皇上请赶紧写诏书,昭告天下勖、绝二人的狼子野心。届时各路勤王之人齐聚,方可保洛阳不陷。”</p>

他这是已经想好了对策,只是来求诏书的。潋滟松了口气,韩朔这样有把握,那还不至于太紧急。转头看着皇帝,她也道:“皇上听太傅一言,写吧。”</p>

司马衷有些迷茫:“该怎么写?”</p>

“臣拟了样子,皇上跟着抄写便是。”韩朔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打开,上面是写好的《告天下书》。</p>

皇帝点头,跟着拿了笔就在潋滟面前的桌子上抄了,然后交给韩朔。</p>

韩太傅满意了,拿了东西就转身出去,远远地还能听见他吩咐贵公公事情的声音。</p>

潋滟撑着下巴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开口问旁边的人:“皇上,若是有一天咱们被迫必须离开洛阳,您会不会不习惯?”</p>

小**不明所以地扭头看她:“爱妃,我们要离开这里么?你与朕一起?”</p>

潋滟笑道:“臣妾只是假设,皇上不用紧张。不过如若要走,臣妾定然与皇上一起。”</p>

“那便好。”司马衷点头,认真地道:“只要爱妃与朕一起,朕去哪里都不怕。”</p>

潋滟一怔,接着笑了笑,将他抱在怀里道:“皇上继续休息吧,您什么都不用担心。”</p>

《诏天下书》一出,司马勖还没来得及动兵,各路讨伐之声便四起。河间无人镇守,齐王司马义带兵前往,吓得司马勖赶紧回守领地,留司马绝继续在汝南。</p>

洛阳一时安定,朝中群臣皆赞扬韩太傅乃安世良臣。连洛阳街上的三岁孩童都开始唱:</p>

“外有战火乱,洛阳稳如山。家国重要事,太傅肩上担。”</p>

潋滟也笑眯眯地在韩朔的请安折子上批了一句:“爱卿辛苦,保重身体。”</p>

韩朔但笑不语。</p>

江随流来找潋滟的时候,潋滟正在太极殿里和楚将军说话。**在一旁吃点心,楚啸天脸上的神情很是复杂。</p>

“微臣参见皇上、贵妃娘娘。”江随流心下疑惑,规矩却是一丝不苟。</p>

“免礼。”潋滟抬了抬手,转头对楚将军道:“将军所说,本宫悉已知晓,等皇上有心思的时候,本宫会代为转达。”</p>

楚啸天点了点头,迟疑地道:“娘娘还是引导皇上,早日理会政事为好。时局动荡,下一刻江山落谁手中,都是未知。”</p>

“本宫明白。”</p>

楚将军行了一礼,再看了犹自吃东西的皇上一眼,长叹一声,退下了。</p>

潋滟偷着帮皇帝批改奏折,他不是不知道,但是皇上那模样,要他自己谋事,怕是比登天还难。楚啸天庆幸自己有这么个聪慧懂事的女儿,但同时也担心,后宫干政,势必会落人口实。他希望捱过这阵子,潋滟还是老老实实当她的贵妃娘娘为好。</p>

“江大人是有何事?”潋滟看着楚啸天走出了太极殿,才转头问他。</p>

江随流拱手道:“回娘娘,有朋友邀微臣一起离开洛阳,去做说客。游说六王归顺,平息战事。微臣尚未应允,先来问娘**意思。”</p>

“朋友?”潋滟好奇地问:“什么朋友会与你去做这样的事?”</p>

江随流淡淡一笑,目光很是柔和:“娘娘想必还记得竹林里另外那四人,我们五人志同道合才会走到一起。如今家国有难,他们也是想尽自己所能。”</p>